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论系统认知观与英语阅读

  一、系统认知观论述在认知科学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认知的内外融合观。有学者借用生物学的“生态系统”这一术语,强调认知的整体系统性这一特点。生物学的“生态系统”是指有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系统认知观既强调认知系统的内部加工过程,即对事件本身的认知,又强调对其所处环境的外部认知加工过程,即认知系统与所处客体环境及社会环境间的互动。具体到阅读理解,系统认知观所指的不仅是大脑的认知加工过程,同时也指现时认知系统中的传感装置与其所处语境的链接,以及文本语境对认知系统的冲击。
 
  所以阅读中具体字符语义的择定是具体语境中的“进化”过程,也就是说,每一字符的解读借助阅读者的内认知并依存语境,实现适者留存、不适者被剔除的语义选择过程,最终择定出与语境最相宜匹配的语义,正如有机体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进化的结果,最终适者生存。
 
  英语阅读中认知是有内外诸多因素组合的系统,包括认知和元认知。广义的认知是指认知主体执行任务时所需的各种认知技巧。具体到英语阅读中,认知过程的主要环节是语义的记忆和利用知识、语境进行推论,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正确的语义解释,是对信息的智力加工过程。同时,言语理解需要一定的策略,阅读者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如词义推理、句法分析、信息整合等来加工信息。所以,阅读认知是阅读者为了有效地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信息的大脑活动过程以及采取的策略,与阅读语篇和具体的阅读任务有直接关系,单有阅读认知还难以确保阅读任务顺利完成,这就涉及到元认知。
 
  广义的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内在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它是以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其内容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元认知知识是认知主体获得与认知活动有关的那部分知识,包括对认知主体、认知任务和认知策略的了解。
 
  1.元认知知识含有三方面的知识:(1)陈述性知识:指有关认知对象的客观知识。阅读中指阅读者所具有的关于文本所涉及内容的基本资料和经验常识,也包含阅读者为实现语篇理解必备的阅读策略。(2)程序性知识:指执行认知任务的方式、方法。具体到阅读,指阅读发生时所使用的各种策略、技巧,如生词词义的猜词、语篇内容的预测、重要信息的概览、语篇要旨的总结等。(3)条件性知识:指认知发生的原因、时间等条件因素。阅读中适时灵活、随机应变、有选择地使用策略,并清楚策略的缘由和功能。如阅读前阅读者应对全文内容和目的进行预测,明确阅读任务,阅读中运用猜词、联想、推理、回读等策略,阅读后对语篇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总结全篇的要旨和深层次内涵。
 
  2.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认知热情,调动认知主体的认知潜能,从而提高认知的速度和效度。它是个体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当阅读者遇到文字障碍,或者是意识到自己理解这段文字有困难时,就会产生悲观、焦虑、烦躁的情绪;当理解顺畅通达时,就会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因而,整个阅读过程的体验是较为复杂的,始终交织着理解后的喜悦、振奋及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焦躁等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认知体验可激发阅读者的思维活力,提升思维的敏捷度,有利于读者对语篇信息的整合,由此所产生的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强阅读的兴趣,推动阅读的行进,其影响是深远的;而消极的认知体验则使阅读者思维纠结于某一处,妨碍了思维的运作,不利于信息的提取,乃至放弃阅读努力。
 
  3.元认知调节是指个体在认识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积极计划、监控、评价和调适,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阅读中元认知调节指帮助阅读者控制阅读过程的一系列活动和技巧,阅读者将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过程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地监控、监测和调适,多方面地提高阅读的效果,比如较好地注意到阅读文本的主次布局、信息分布,合理分配和利用注意力,因地制宜地利用已获得的阅读策略,适时地监测策略的使用效果和阅读效果,失当之处及时调整和补救,控制阅读情绪。这样,合理利用调节措施能减少错误率和盲目性,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元认知调节最基本的技巧是:规划、监控、评价和补救。  规划是选择和任务相匹配的阅读策略,分配和任务相关的资源,比如阅读前据文章标题对全文内容作预测,明白阅读任务,根据阅读信息对注意力和时间进行合理分配,重要信息给予较多的注意力和时间,反之则较少,平时要注意培养对重要信息的敏感度。监控指阅读过程中适时地自我检测阅读的精准度。如:对此时所读内容是否理解?是否与阅读任务相匹配?是否偏离阅读任务?先前预测是否准确?等等。评价是指对阅读效果和效率的自我评判。如:是否达到了阅读目的?是否达到了深层次的理解?对语篇的理解是否做到了纲举目张?那些策略有效、无效?今后的阅读应做怎样的调整?
 
  补救是指当出现阅读障碍、理解不畅等问题时及时改变或调整策略,以清除障碍。如:是否放慢或停止阅读以反思重要信息或有难度的句子、段落?是否在理解上自已先人为主而忽视了作者的视角?是逐字阅读还是意群阅读?是否只关注了某词、某句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其与特定语境相匹配的联想意义?遇到生字或不解之处是否借助字典或请教他人?是否注意到语篇各段落间的逻辑联系?阅读中的元认知调节是一项重要的自我反省和监控技能,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高级思维活动过程,阅读者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对阅读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价,然后逐渐调整并控制阅读的整个过程。
 
  综上所述,“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它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知识;另一方面,元认知也是一种过程,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三者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三者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认知。
 
  阅读过程中读者的认知与元认知的关系又如何呢?认知是指向具体认知对象的智力活动,阅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阅读者对书面话语即一系列语言文字符号的辨识与理解,而文字符号作为信息输入阅读者的大脑后,他根据需要处理信息,在思维领域内通过自己的大脑展开活动,即借助大脑中原储存的语言知识、世界知识、语境知识,运用思维能力搜寻头脑中相关的事实抽象,以补充词语表达的不足或探明文字背后的言下之意,从而形成准确的理解,是认知主体与其所处外部环境(语境)的认知加工过程,属外认知范畴;而元认知则是指对认知能力进行调节和监控的更高一级的能力,对阅读这种具体认知活动而言,元认知的职能是选择最适合当前阅读任务的技能和策略,并对其实施进行调控,确保阅读任务顺利完成,是主体立足于全局、着眼于目标的主动监控和调试过程,属高层次的内认知范畴。阅读活动既是处于下位的具体语篇的认知活动,也是处于高位的元认知的监管调节过程,一定的认知对应于相应的策略。认知策略是阅读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掌握认知策略的基础上,利用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过程进行调控能使阅读更加有效。所以阅读者只有积极主动地运用阅读元认知策略,才能有效运用阅读认知策略,从而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元认知策略与认知策略之间应该有较高的相关性;元认知策略影响认知策略的使用,这两点已经得到验证。”
 
  二、系统认知观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阅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由语言识别、心理因素、思维定势、背景知识、策略使用等组成的一个整体。语言知识和策略能力是影响阅读的两大因素。策略包含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阅读者大都是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所以,阅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策略能力。 仅有丰富的语言知识,缺少策略,语篇的解读难以有效、顺利进行。策略能力使认知主体对阅读文本进行积极主动、有意识、有技巧的高效解读。阅读理解中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协调运用表现如下:
 
  阅读者为达到对某一语篇最终的理解,将其与自己已具备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辨认、解码、加工,使语言符号意义化、语境化,并使其整合为有意义的信息链,这就是认知过程,是与阅读文本和语境间互动的外认知过程;同时,阅读者必须把自己的阅读过程作为意识对象,积极地加以监控,并且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补救策略去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元认知活动,即对整个阅读过程进行积极计划、监控、调整、修正、加工和处理,从而高效建构意义的内认知过程,可以说,最终保障阅读任务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的推动者是元认知。所以,理想的阅读理解过程是外认知和内认知、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协调统一、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唯如此才能使阅读成为主动、积极、有意识的意义构建过程。
 
  阅读中策略的使用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要有策略使用的系统观和整体意识。
 
  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把这些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应用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考虑,即内外认知兼具,两类策略皆备。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是主体的有意识阅读,是系统认知的综合运用,认知和元认知至始至终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但又协同合作。
 
  第二,策略使用的动态性。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文体材料进行不同的语篇分析策略,如信息散、论点多的语篇可采用图示法,即将文字材料用图示或其他符号来表示,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用图式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它有助于段落内部层次结构的掌握,能有效提高对材料的理解、记忆与表述;二是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不同的策略,阅读中视具体形式、内容、任务和目的随机应变,采取灵活机动的策略,并依据特定的认知任务对策略做出优劣的判断,当策略失当,及时调整补救。
 
  根据系统认知观,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可进行以下五个步骤:第一,阅读前作计划、做预测。
 
  当面临一项阅读任务时,阅读者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期待目标,明确阅读目的。具体操作如下:浏览标题、信号词、首末段,通过元认知知识,积极利用背景知识,并以之为基础,对将要阅读的内容形成预测和提问,有利于精力集中。
 
  同时,元认知监控在澄清阅读目的和选择有效的阅读策略中,引导认知活动,分配时间和注意力资源。第二,当阅读活动发生时,积极主动地认知阅读文本,选择、运用和协调多种阅读策略;启动元认知监控阅读过程。元认知调节引导阅读理解的监控系统,始终以既定目标为准调节思维和策略,监控信息的输入或自己的反应,激活大脑中的原有知识,把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起来,选择思考技能,做预言、提问题、求解答。通过提问或求解,就所读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核对、修正原先的预测;同时,注意调整阅读速度,给重要信息留有思考的余地,反思阅读情况;阅读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回读重要、有难度的内容,并链接先前的知识图式和经验进行理解;不均等的分配注意力(关键信息多注意,次要信息可一带而过)。当阅读者在阅读中碰到困难时,通过自我管理、协调、组织各种策略,去解决问题,力争  避免消极的认知体验,确保阅读的顺利进行。
 
  第三,在阅读后期,监控、协调、调整阅读策略的运用。元认知监控主要反映在回顾主要思想或细节、总结全文、整合信息、构建主题、得出结论。同时,如果阅读者通过自我评价意识到理解有一定的差距,就会通过自我管理来重新选择最佳的方略去弥合差距,使阅读任务臻于完善。第四,阅读结束后,利用图示法对语篇分析,将信息整合、图解,以厘清各类信息间的内在关系和主题发展的脉络,目的是将信息分门别类,理顺思路,提高深度理解,减轻记忆负担。
 
  第五,一项阅读活动完成后,对其过程进行评估,评价自己的思考技能、评价阅读策略之长短优劣以便修正或再度选择,即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哪些阅读策略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是否达到了阅读的目的?阅读中是否放慢甚至间歇以对内容进行反思?理解是否精准?理解不畅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生词,一词多义?长句子结构?抑或思维方式、文化因素?理解受阻时是否借助字典或请教他人?是否明白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等等,以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略。阅读结束后作出的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自我评价,对今后的阅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可直接迁移到新的阅读任务中。对于失败或欠妥的策略,及时思考如何在新的阅读中予以调整,以便更出色地完成下一次的阅读任务。
 
  三、结语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阅读的关键,是实现理解的认知保证。同时,大量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表明, 阅读和元认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读者,有较高的阅读理解水平,就必须积极、自觉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对各种认知策略的良好意识和运用是优秀阅读者区别于一般阅读者的特征。值得关注的是阅读者有时并不缺少基本的阅读能力和策略要素,所缺的是将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协调起来的能力,即整体性、系统性认知策略的观念灵活机动地付诸实践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认知和策略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在阅读活动中的认知规律,定期评估学生的策略能力和意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阅读策略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根本措施。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