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论高校学生评教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高校学生评教是指由大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和绩效评估的一种活动,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历三十余年。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研究成为一个持续升温的热点:不仅相关研究文献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在研究方法、理论成果和实践范式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不少学者还对这一研究做过不同角度的梳理和综述。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思考与实践,提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冲突分析方法,并简要阐述其基本理据、框架及技术路线等问题,以就教于方家。
 
  一、冲突分析的研究意义高校学生评教的开展,既有积极的正向价值与功用,也同时产生了一些“负外部效应”。其中之一便是产生了形式和内容多样的冲突现象——在评价实践中出现的诸如观念相悖、情绪抵触、言语冲撞乃至表面化的争斗、过激行为、群体性事件等种种程度不同的张力与不和谐关系。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组织现象。因此,管理者不应置之不理或刻意回避,而应当积极地对其进行探究。
 
  美国学者埃贡·G·古贝等人倡导的第四代教育评价以“响应”和协商为重要标志,重视“有关评估客体的‘主张’、‘焦虑’和‘争议”’等“焦点元素”并解决这些问题。为此,他们提出了“共同建构”、“谈判协商”、“再循环”以及“建构主义调查的方法论”等评价理念和方法。从冲突分析的视角看,这实际上就是指出了进行评价冲突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冲突治理的建构主义路径。
 
  简而言之,高校学生评教的冲突分析具有两种途径:一是科学研究途径,主要探讨冲突问题(特别是冲突归因问题)的解释框架;二是工程学途径,主要探讨如何控制并解决冲突问题——寻求冲突的治理对策与方法。因此,冲突分析兼具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方面的意义:推进对学生评教活动的元评价,提升微观教育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进行学生评教冲突管理的策略尝试与实证研究,促进学生评教实践的顺利实现。
 
  二、冲突分析的主要内容高校学生评教冲突分析的主要任务或者说主要内容应当涵盖如下四个方面:
 
  (一)冲突的表现形式与特点高校学生评教冲突的缘起和强度不一样,其表现形式也就不尽相同。按照冲突强度逐级强化的变化趋势,学生评教冲突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分歧与争论、争执与争吵、抵制与拆台、争斗与暴力等。每一种形式都各有其特点,概括起来看,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冲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以内在冲突为主,频率较高而烈度较小,相容性程度较高。对于这些形式与特点,研究者有必要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与归纳、整理。
 
  (二)冲突的力量关系冲突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张力。研究者不妨借用物理学中“力”的分析方法,根据“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与作用点)对高校学生评教冲突的力量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明确了高校学生评教冲突的主体与客体,也就弄清楚了学生评教冲突张力的作用点与方向问题,即何者之间为何冲突的问题;对于焦点的确认,则为冲突的归因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对于力量大小的评估与比较则可为冲突的管理提供若干建议。
 
  (三)冲突的类型与原因可以根据一些具有管理意义的标准(例如,冲突的性质、冲突的层次、冲突的内容等)将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冲突分为若干类型,以便进一步进行归因分析和治理路径分析。从冲突管理的角度看,无论是化解或消除破坏性冲突,还是倡导或激发建设性冲突,都需要首先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研究者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讨:一是结构性原因,包括目标设置、资源配置、群体间的利益依赖关系等;二是认知性原因,可以归纳为个人内部或个人之间的观点和主张的差异性,主要由信息因素、知识因素以及价值观因素等引起;三是组织性原因,可以从沟通渠道、管理风格及师生关系的变化等方面着手分析。
 
  (四)冲突的治理路径冲突分析的终极目标仍然是对冲突的妥善管理。为此,必须从理论上寻求冲突治理的依据,从实践上提出操作性的对策建议。高校学生评教冲突既可以产生团体排斥力,又可以激发团体凝聚力,因而具有破坏与建设的双重作用。冲突的管理理念应着眼于洞察潜在冲突,克服不必要冲突以及把现实冲突导人建设性管理轨道等基本目标;应遵循快速反应、有限管理、系统管理和趋利避害等管理原则。在管理实践中,应当特别重视利益冲突的解决,通过利益表达与辨明、“合意模型”构建及利益干预与协调等方法和步骤开展治理。
 
  三、冲突分析的研究范式(一)冲突分析的中心视角高校学生评教的冲突分析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式,因而较少固定的前提预设,可从各种角度切入研究且都理据卓然。但是归根结底,利益问题是其他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内在焦点”¨2j。可以说,抓住利益就是抓住了高校发展的动力之源,抓住利益关系就是抓住了学生评教冲突的结构之轴。个人、群体和组织的动机及行为都可以从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因此,以“利益”为切入点来进行冲突归因和冲突治理研究,是切实可行的。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认为:“冲突是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力和资源的斗争。”l3 所以,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冲突在本质上也是各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从研究思路上看,可以将“比较利益人”假设作为利益分析的理论预设和基本工具,首先对冲突中的利益实现方式(包括冲突中的主体行事准则及利益博弈行为等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开展冲突的利益动因分析,最后将落脚点放在冲突治理的利益平衡与协调路径分析上,从而实现以利益问题为中心视角的一套完整研究方案。所谓“比较利益人”假设是对西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一个中国化修正。陈庆云等人认为现实中的人介于绝对自利与绝对他利之间,是对多元利益进行比较权衡的“比较利益人”,因而高度重视利益对人们行为方式的重要影响。
 
  (二)冲突分析的多重解释框架冲突研究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领域,而学生评教冲突的研究更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它是一种行动取向的研究,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既追求关于冲突的性质、原因和结果的知识,又重视价值评价和制度构建;它不仅是一个技术判断问题,还需要伦理推导;它既需要提供有关冲突的知识主张,也需要推荐应该采取的行动方案。
 
  因此,高校学生评教的冲突分析必须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多重解释框架,使之比教育评价的其他研究具有更广泛的学术视野。可以围绕冲突的解释与解决而整合来自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特别是广义教育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在新的学术框架中按照问题导向被有机地整合起来,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拼凑,从而增强解释力和信服力。
 
  具体地说,高校学生评教的冲突分析包括如下一些基本研究方式:冲突的事实分析——这是一种对冲突实然关系的分析方式,侧重于对冲突现象做量化与质化的描述研究;冲突的价值分析——这是一种对冲突应然关系的分析方式,侧重于对冲突动因的考察和深层发掘;冲突的规范分析——这是一种对冲突何然关系的分析方式,侧重于探索冲突的治理问题,旨在提出冲突的解决之道。
 
  冲突分析的研究范式可以概括为利益中心视角下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构建的复合解释框架。其特征诚如瞿葆奎和唐莹所言:“教育科学的统一性,既统一在一系列协调一致的实践原则中,又统一在分支学科的广泛的理论结合中”
 
  四、冲突分析的研究方法与技术高校学生评教的冲突分析鼓励研究者尝试并逐渐熟悉“反学科”的思维方式或核心思想,接触与其个人专业背景完全不同的学科。兹根据笔者的研究心得列举一些值得注意的思维方式与技术,供其他研究者参考。
 
  (一)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冲突分析应当以辩证思维贯穿其中,兼顾多向甚至逆向的研究方法而不可偏执一端。至少如下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1.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冲突分析必须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才具备解释力,即便做描述研究也不例外。两者都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问卷、访谈)的方式进行。例如,为了探测不同利益主体在学生评教工作的意义、作用、操作方式、指标体系的设置、结果处理、增加评教主体等诸多问题上的立场、态度与主张,问卷可以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将每个项目的选择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共设置为五级,从而获得冲突的量化信息。在量化研究中,统计学方法最为常用,但要兼顾定量描述技术、定量比较技术、定量推断技术和定量分类技术的综合运用,才有可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而对于利益主体的代表性意见的搜集和总结、凝练显得同样重要,因为它们是价值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基础。从逻辑思维方式看,量化研究更偏向于归纳法,质化研究则更偏向于演绎法。这两种方法必须互补使用而不可偏废。
 
  2.个体方法论与系统方法论相结合以利益分析为例,个体方法论可以解释很多冲突现象,但却并非万能。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揭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但却不能很好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整合问题。因为它用单纯的个人理性来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必定会得出“集体利益的虚妄性”结论,认为集体行动没有最优解。但事实却告诉我们:在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之外,并不能完全否认组织共享性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的存在。在促进集体利益及集体行动路径的研究上,必须注重理性个人主义与利他主义相结合、效率与公平相结合,从文化、制度等全局性的系统角度来研究利益的同一性与耦合问题。只有将利益置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考察,才能理解“真实集体”中的个人所具有的“制度化的头脑”,明白他们是如何通过“交互影响的行动”来学习并适应集体规则的。
 
  (二)跨学科方法的移植与借鉴如前所论,跨学科研究是高校学生评教冲突分析的基本特征,这里暂以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一是定量研究方法,二是定性研究方法)为例,探讨冲突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移植与借鉴问题。
 
  1.社会网络分析冲突研究首先源于社会学理论,所以高校学生评教的冲突分析理应借鉴若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即是国外一种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的社会关系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复杂的人际交互(包括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交流)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UCINET、NetDraw等许多可视化软件被开发出来,成为社会网络分析的有力辅助工具。
 
  高校学生评教的冲突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现在各高校都采用Oracle或SQL Serv.er等大、中型数据库来采集学生评教数据,故而具备丰富的分析素材。研究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借助NetDraw等软件对师生之间冲突的网络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和定量刻画,并绘制直观的网络关系图,从而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师生冲突的大致面貌和若干焦点,便于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干预。
 
  2.政治学分析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曾遗憾地表示:“在所有的社会科学门类中,政治学最少介入对教学组织的研究??这已经形成了一个真空。”l6 因此,将政治学及行政学的若干理论与方法用于剖析中国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冲突问题,其适切性也是成立的。
 
  高校学生评教中相当一部分冲突的矛头是指向评价的决策者——质量监控部门的,而这些冲突的缘起就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由于官僚组织中存在“不完全控制定律” ,出于控制和降低权威流失的需要,上层官员会遵循“控制持续扩张定律”,而下属则会遵循“反控制定律”,由此导致了各种形式的冲突。这种冲突还缘于“渐进保守主义定律”(“所有的组织,随着自身的成熟,将倾向于变得更加保守”) 。教学评价及其带来的改革与创新举措具有一定的准外来性,这就意味着“在官僚组织内部要推动重要变革的产生、采纳和接受,需要特别的激励诱因”,必须动用“闲置资源”(用于实施“正强化”激励的额外基金)来进行冲突调节,否则将会遭到强烈的抵制。
 
  综上所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冲突分析既是一种尝试,也是对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范式的一种有益补充。这种研究范式以问题中心意识和跨学科的解释架构为鲜明特色,融合了多种理念与方法、技术,故而具有相当程度的创新性。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