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模式

  近些年,有关机构针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向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是: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和职场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是动手能力问题和专业素质问题,而是非专业素质严重缺失,并且工作越久问题越突出。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缺乏,既有高职院校和学生对职业素质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也有培养误区的原因。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消除培养误区,探索与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相匹配的职业素质培养新目标和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面临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企业在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中,对员工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学习能力、职业态度、团队精神、职业规范、职业意识等非专业素质日益重视,对它们要求的权重已超过一半。因此,加强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中有自身优势,为了更好发挥这种优势,需要构建支持发挥这种优势的新模式。
 
  一、确立与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相匹配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新目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较大差距的思想根源是高职院校和学生对职业素质认识存在误区:对职业素质构成认识单一,认识不到职业素质构成多样性及各要素相辅相成的关系,往往只看到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忽视了非专业素质培养,认识不到专业素质获得和发挥离不开非专业素质。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必须首先解决上述认识问题,消除人们对职业素质认识的误区。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所具有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是劳动者对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的体现? 。劳动者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素质,每一方面素质在职业素质中的权重是由职业的特性、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职业特性的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必然决定职业素质构成的多样性。职业的技术性要求劳动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的规范性要求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职业的群体性要求劳动者要具有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与人和睦共事能力,职业的经济性决定了职业对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也是人们职场发展的内趋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结构调整加快,职业教育含量增加,职业转换加快,需要劳动者要有较强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职业素质中,以是否专业素质为标准,把职业素质划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见图1)。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表明,对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关系的不同认识会导致不同的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和不同培养效果。
 
  目前,高职院校和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素质最为重要,关系大学生就业;高职教育学制短,重视非专业素质培养会影响、削弱专业素质培养。基于这样认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学生也更注重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拿多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单纯重视专业素质培养,并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1.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不仅有矛盾的一面,还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一面专业素质的获得和发挥都离不开非专业素质,可想而知,一个没有吃苦耐劳精神、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等非专业素质的人难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一个缺乏非专业素质的人,即没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的人,即使他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其专业能力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职业拓展空间因此受到局限。
 
  2.用人单位不仅对员工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对员工的非专业素质也提出较高要求,而且非专业素质在企业对员工总体评价中所占权重超过了一半高职院校和学生对职业素质培养片面认识和做法,造成了人才培养供需脱节和错位的现象。因此,按照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更为迫切和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等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总之,高职院校只有确立与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相匹配的职业素质培养新目标,才能达到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二、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持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不仅教育面广,而且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作用的认识,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持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新模式,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在职业素质结构体系中,从横向来看,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动手能力;非专业素质包括思想认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职业意识和规范等。从纵向来看,职业素质有显露于外的素质和隐藏于内的素质。显露于外的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动手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隐藏于内的职业素质是思想认识,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许多显露于外的职业素质是由隐藏于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素质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显露于外与隐藏于内的职业素质提高。
 
  2.确立支持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立的目的是认清课程自身肩负的任务。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开设三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完成的任务,是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人生问题进行引导、点拨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培养大学生的律法意识和法律素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完成任务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高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形势与政策”课完成的任务是让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三门课程首要任务即首要政治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符合社会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高职院校承担为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高职院校所有课程都承担完成这一任务的责任,因此,一线岗位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自然成为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要求。一线岗位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适应职业的技术性对从业者的要求,而且还要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与人和睦相处能力等非专业能力,以适应职业的规范性、群体性、社会性等对从业者的要求。专业素质是专业课首要的教学目标,非专业素质即基本工作能力是高职所有课程教学目标。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必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现政治目标、非专业职业素质目标的同时,还要自觉配合专业教育,服务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目标、职业素质目标与专业教育目标的融合。
 
  3.拓展支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即讲什么。教材是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规范,是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不等同于教材,现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全国本专科通用的教材,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服务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扩展,进行再创造。教学内容往哪方面扩展,取决于学生的需要,要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自身职业素质适应用人单位要求是学生迫切需求。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切入点,拓展与就业和职业相关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融合,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力、吸引力、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和职业素质相关具体内容需要教师依据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和学生职业素质不足的情况而定。
 
  4.选择具有职业素质培养功能的教学方法职业素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立以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构建支持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关键。因为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授总是以相应教学方法为载体,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职业素质培养的良好教学方法,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二是符合高职业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意愿,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三是具有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功能,大量事实证明,合作学习具有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功能。合作学习符合上述条件,因此,成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持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选择。
 
  5.制定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评价方式合作学习具有培养非专业素质的功能和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这一功能和优势,必须利用好评价的导向作用,制定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是每个学生对合作学习过程本人参与程度、表现、收获和不足的总结,是一个自我认识、调整和完善的过程。终结性评价是对合作学习效果的评定,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同学。教师评价是教师以认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非专业素质为标准,从整个任课大班横向、纵向比较中对该组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做出评定。
 
  在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引导、点评,以保证合作学习有序进行。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最看重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和努力方向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是3—4小班合班上课,为了便于学生间的比较、相互借鉴、寻找差距,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时尽可能将同一合作学习任务安排不同专业的两个合作学习小组完成,然后请学生对同学合作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胸怀和态度。总之,不同评价主体有不同作用,但无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还是教师评价,都是以促进学生非专业素质提高为目的的。
 
  6.打造支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素质培养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要而紧迫任务,一方面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另一方面对教师人才培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人才标准越来越高,社会对肩负人才培养职责的教师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除了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教学和科研能力,即较强专业素质培养能力,还应具有非专业能力培养能力,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善于把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融人专业能力培养之中。高职教师不仅要成为具有行业、职业资格证的教师,还要成为学生的职业指导师。“双师型”多技能的教师既是现代岗位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落实职业指导全员化的必然举措。同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具有独特优势,这种优势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是重要因素,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挥优势的必然要求。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对师资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学习,更缺少实战经验,这些成为胜任此项工作的短板。可以从两个方面弥补这一短板:一是教师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指导师培训,接受专业培训,获取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适应高职院校对师资的要求;二是教师到市、区人才市场实践锻炼,提高教师职业指导实战能力。双管齐下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师资保证。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