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论高校基层党组织构建方式改革探索

  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传播着先进文化,也是传承着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高校不仅有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肩负着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是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更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的关键举措。面对新形势,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地正视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工作形式,充分有效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党支部的设置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加合理、科学、规范地进行党支部设置,成为很多高校积极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党支部传统设置方式及存在的弊端目前,高校的党支部按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分别进行设置基层党支部的占到90%,以年级为单位设置党支部、以宿舍区域为单位设置党支部、以学历层次设立党支部的方式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当代大学生仍然有着积极的政治追求,使党的队伍面临更多选择。《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组织发展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为了使在校大学生党员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为了保护好在校大学生的政治追求的热情,党支部承担着党员教育、培养、考察的繁重工作。
 
  按照原有支部设置方式,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分设党支部,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
 
  1.教师支部组织涣散,工作流于形式。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生源激增,教学工作量的增加造成教师党员不能很好地履行党员职责,原因有三个:一是随着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陡然增加;二是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各类专业和学科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很多承担项目的教师党员不仅是教学骨干又是党务工作的中坚力量,党务工作则往往成为次要工作受到忽略;三是个人发展和提升的需要,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还要进一步提升学历、提高职称、充实和完善自我,教学工作必须确保,而党务工作却被看作额外负担。造成的后果是:组织生活内容单一且流于形式,靠读读文件、学学精神就罢了的组织生活,不能很好地达到目的,甚至有的还因教学工作繁忙造成组织生活正常开展都无法保证;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容易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不能做到全面客观地完成培养考察任务;党务工作也会因为教学工作量的增加而减弱了精力投入。
 
  2.学生党支部缺乏工作指导,导致党务工作开展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学生党支部主要由学生党员组成,按照党委要求自行安排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他们尚还处于需要继续引导逐渐成熟的阶段。其单独开展工作,尽管能按照党委要求开展一些工作,但由于学生党员入党时间短,随着新发展人党学生的加入和毕业班党员学生的转出造成支部人员流动性大、党员在编不在岗的现状,使工作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学生党员自身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握还不到位,途径和方式还思考不够周全,不能最大限度地把党组织的感召力发挥出来;另一方面,面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的迫切愿望,学生党支部因自身能力的欠缺无法满足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需求。
 
  3.两个支部各自为政,工作缺乏协调和统一,难以形成合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由于人员构成的不同,各自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党支部围绕教学为中心,重教学和科研,轻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学生党支部围绕学生“以学为本”
 
  的中心,重日常活动开展,轻理论学习。纵使上级党委下达工作任务和目标,两个支部也因本身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带来不同的工作思路,造成的后果是:你栽你的秧,我纺我的线,尽管可以描绘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遇重大事件不利于形成合力。
 
  鉴于以上情况,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改变现有的支部设置方式,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党支部,更有利于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二、以专业为单位基层党支部设置的“四步走”
 
  传统的支部设置方式存在许多已经显现的弊端,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基层党支部的设置方式的优越性则可以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这样的支部设置方式,即:以专业为单位,一个专业成立一个党支部,人员由该专业的教师党员、各年级学生党员共同构成。基层党支部设置构架上的彻底改变以及由这种改变带来基层组织建设的完善,需要进行“四步走”:
 
  1.做好顶层设计,通盘统筹布局。一个改革是否成功,事先的顶层设计起到关键作用。对于高校而言,组织部门基层党组织的构架必须由组织部门来进行整体设计,牵头实施支部设置改革。设计前组织部门必须做到三个“有数”:一是对原有党支部的构成情况有数,二是对本校专业设置情况有数,三是对学生党员、教职工党员人数及人员分布情况有数。
 
  只有做到三个“有数”,才能在新型支部设计的时候,不遗漏、全覆盖、更合理。支部设置的时候我们会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人员的不均衡,这和每个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相关。有的专业党员人数多,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支部来解决;对于党员人数少的专业,则可设置一个支部。
 
  2.统一思想,全面推进。无论是大到社会层面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还是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局部调整,这种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的过程总会“有人赞成,有人持反对意见”,但改变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所以,只有让每位党员同志认识到新型党支部设置对推进党的工作的优越性,理解和支持党委组织部对支部设置新构架的用意才能顺利地推进新型支部设置,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履行好党员的义务,发挥好党员的作用。只有做到全面动员、人人参与,基层党支部设置的改革才能落实到位,基层党支部设置后的工作才能全面推进,新型基层党支部的运行才能正常,最后才能促进党的工作取得实效。
 
  3.完善组织机构,遵循组织原则。由于以专业设置党支部后,支部人员的构成较之以前的组织构成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支部的改编、人员的变动必须及时产生新的支部委员和书记带领党员一班人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不能因人选迟迟未定造成混乱和无序以及队伍的涣散,这样会有违于进行基层党组织改革的初衷。这里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的混合,支部委员和支部书记的人选如何进行确定”。《党章》规定:“在特殊情况下,上级党组织可以指定或委派党支部书记。上级党组织指派的,系指选举条件尚不具备的,由批准成立党支部的上级党组织指定或委派党支部书记,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待条件成熟时再及时举行民主选举。”所以,在以专业为单位设置党支部之初,可以暂时指定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同志暂时担任支部书记,领衔开展支部工作。
 
  4.明确工作目标,制定考核办法。改革不是为改而改,应该有其明确的目标的任务。党委组织部对党支部的管理工作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在完成以专业设置基层党支部构架的同时,对如何开展党支部工作要有一个指导性意见;对如何完成党支部的各项工作要有一个考核办法。通过指导党支部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统一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认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工作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支部工作考核,来督促和检查党支部委员、支部书记是否认真履职,支部党员是否能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使党务工作全面而有效地开展,从而加强党的领导。在这一步中,需要注意的是:考核办法中不仅要有对支部总体工作的考核,也要有对党员个体的要求。比如,在考核支部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时,不仅考察支部承担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总体任务,也应考察每位党员作为培养教育的具体实施人工作完成情况,谈话记录表的填写、完成情况可以作为党员实施培养考察工作的依据,这是实实在在又能够观测的考察点,同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考核结果直接纳入支部的考核,也纳入对党员评议的考核。
 
  三、以专业设置基层党支部的优越性1.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党员参与和开展党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高校的党务工作,教师党员是主要依靠的力量,通过教师党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全面客观、扎实地参与党员队伍的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全过程,参与到党的教育事业的目标和任务中。支部里有了学生党员,可以利用教师好面子不服气的心理和为人师表的内在要求,有效地调动教师党员在日常工作及支部工作中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态势。  高校教师是具有先进思想、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人群,教师党员队伍里不乏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名师,在以专业为单位的党支部里,这样的党员往往会更多地得到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青睐,比如,在人党积极分子选择教师党员作为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时,对这样的教师党员更充满着崇拜和敬仰,更乐意去选择这样的教师作为自己在政治追求上的引路人。有了学生的敬仰,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划分,人在满足了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上升到对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后,更希望达到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党员也是自然人,也有这样的五种需要。而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知识分子中更甚。这可以使教师党员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使自己长期处于被尊重的优势中,在工作中充分实现自我。有了实现自我的需要,会激发教师党员在党务工作中推陈出新,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2.有利于实现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优势互补。教师党员的优势体现在把课堂作为途径,开展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师党员有30%会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适当地进行有关理想信念的教育。因此,教师党员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利用课堂为阵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也能利用党支部这一载体来开展引导工作,这样的角色优势决定了他们在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中具有特殊的职能,能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学生党员的优势在于他们具有普通青年学生的特质,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作为学生党员,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学生,从学生中来,使他们更加清楚学生在想什么、希望追求什么,该如何去做;从学生中来,使他们有着四通八达的信息传送渠道,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和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他们最能体谅学生的心理,能够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开展工作,把组织的意图更好地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落实到工作开展的对象中。同时,他们的第二身份又是党员,会用党员的标准来约束自我言行,比一般学生更有政治敏锐感和组织原则性。
 
  以专业为单位设立支部,可以把教师党员的优势和学生党员的优势有效地结合。在理论上,教师党员胜学生党员一筹;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党员却是教师党员的好帮手。教师党员出思路,学生党员抓实施,使工作有效落实;教师党员把方向,学生党员谋创新,使工作富有成效。
 
  3.有利于横向激发党组织内部各支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竞争的良好态势。高校的院系设置通常都是以相近专业或覆盖的专业群构成,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开发等教学科研工作大都以专业进行开展。专业与专业之间、教研室与教研室之间、系与系之间在师资力量、横向服务、科研项目等方面已经形成相互比较、竞争发展的良好态势。以专业为单位设立党支部,在一个二级院系的党组织中会因此出现3~5个支部,在分解教师党员到专业内部的同时,又更加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帮助促进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综上所述,以专业为单位,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相结合的支部设置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党务工作的开展,还能因人员的构成方式对教学、科研等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推动。
 
  支部工作必须牢牢依靠每位党员,只有群策群力地来围绕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