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促进作用的研究

  合作机制创新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方在创新过程中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共享收益①。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是合作运行模式、管理方式等的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促进因素。
 
  一、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理论学校和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是受到各自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实体,因此利益活动与企业和学校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相对而言,企业、学校两个不同类型实体的生存、发展取决于对各自利益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是两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利益相关者。
 
  (二)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强调组织体的生存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资源,需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目的。没有组织是自给自足的,都要与环境进行交换。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是学校和企业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三)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是当前世界性的教育趋势,受到广泛的关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改造现有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⑦,这个理论是校企合作双方利益驱动的基础,特别对职业学校而言,这是学校完成社会责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
 
  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表现形式
 
  (一)核心机制核心机制是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机制,是参与方动因及行为规范的核心要素。
 
  1.运行管理机制运行管理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就是对参与各方均有约束效力的组织体系、运行规范、行为模式,其本质上是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和运行原理,是决定合作功效的主要因素。运行管理机制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政府主导制定的规范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另一个层次是参与双方共同认可的管理制度、合同文件等。只有建立科学严密的管理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有序进行。
 
  2.利益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前提。没有利益的校企合作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会有长期的合作③。校企合作机制要充分考虑合作各方的利益需求,要全面研究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技术发展战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因素,合理兼顾各方利益,才能使校企合作走得更长远。
 
  3.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是校企合作的体现形式,具体表现为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即构建适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为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的课程体系等,这是机制创新的主要工作点。
 
  (二)辅助机制辅助机制是校企合作核心机制的有益补充,它与核心机制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1.情感交流机制情感是校企合作的纽带。情感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是校企合作运行的润滑剂,情感交流机制主要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建立全方位沟通渠道等方式实现。
 
  2.风险预警机制校企合作是一种参与方有资金或设备投入,有预期收益的社会活动,参与各方都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校企合作方应建立基于时间、资金、人才培养质量等因素的风险评估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这是有效降低校企合作风险的关键。
 
  三、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能有效促进专业建设
 
  (一)强化运行管理模式校企合作运行管理的要素是政府、学校与行业、企业制定和共同遵守的模式、规范、制度及约定俗成的习惯。强化运行管理机制应从政策和执行两个层面着手。在政策层面,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的规章制度及文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合适的、有利的、完善的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在执行层面,要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和运行管理机制各要素,分析合作方式,构建一整套运行管理制度。具体应包含依托行业、企业专业建设指导办法、专业建设指导组织形式方案、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措施、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考核办法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来规范校企合作形式,建立科学的运行体系。
 
  (二)寻求最佳的利益平衡点首先,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区域经济性,所以职业教育必须为地区经济服务④,这是职业学校的关注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利益诉求是寻找到适合本企业的优秀毕业生。因此专业建设最主要的是建立与企业对接的适合本专业的人才评价办法和标准。
 
  同时以该标准为基础制定优秀毕业生输送办法,使毕业生与地区经济要求和企业资源标准的匹配性达到一致,从而使优秀毕业生进入优秀的企业工作,使合作企业找到满意的实用型人才。人才评价标准的建立应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求全思想,制定的标准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生硬地照搬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来作为准则。另一种是求特思想,制定的标准只考虑特定企业的需求,一味迎合合作企业的要求,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人才评价标准应该兼顾地区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还可以利用职业院校的技术优势和智力优势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支持。学校应主动拓展专业建设的外延,构建科学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服务企业生产的意识和能力,形成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技术创新、技术优化、管理合作的、为企业服务的模式。同时也要在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风险责任的承担、报酬的支付以及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才能合作愉快,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⑤。
 
  最后,校企双向兼职制度对专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有组织地派遣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企业兼职、为企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或为企业提升员工素质提供培训支持,学校要有计划地聘请企业的管理人才、技术能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担培养任务。
 
  在寻求利益平衡点时应充分考虑合作风险因素。
 
  合作中由企业专家和校方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评估机构,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利用历史数据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风险进行评级和量化评估,进而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计划。
 
  (三)建立校企共担的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共担人才培养机制的前提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应面向市场,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人才,他们掌握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为了应用。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在校企合作前提下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应由学校、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进行整体设计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在课程开发中应突出专业特点,深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行动领域开发标准,注意以工作过程完整性、工作任务典型性、任务设计成长性和课程开发开放性为原则完成专业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在教学实施中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基础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及技能的传授和培养由在校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和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企业兼职教师,在学校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现场讲解。
 
  校企共担机制的推行必须依靠校企双方对”共担”的正确理解和贯彻,校企双方都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共同参与专业教学及学生管理,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教学评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四)搭建校企文化融合平台学校与企业的运行机制、文化背景、管理手段、价值观念都有较大差距,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使参与专业建设的双方满意,必须通过双方情感的充分交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来实现。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应注意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构建情感联系的纽带和渠道。校企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是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它可以负责校企合作工作,可以作为联系、沟通、协调、反馈合作信息的联络机构。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应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人手,通过编制企业文化读本、支持专业社团活动、打造技能节、设计实训车间企业文化、引进企业管理等多种方式实践校企文化融合。
 
  四、结论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是有效促进专业建设的重要手段,只有切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握好职业教育的规律,在专业建设中综合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技术人才。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