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心理应对策略研究

  在网络世界,青少年网民占有绝对的数量。特别是大学生,由于他们自由时间相对较多且智商又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在网络世界中居于主导地位。很多大学生长期生活在网络世界,甚至有些人已经病态地成瘾。由于没有一定道德意志力约束,一些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在网上无理谩骂、欺诈,更有甚者,有些人当起了网络黑客,有些女大学生甚至利用网络卖淫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很多,有外在环境因素、学校教育问题、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强等。但笔者认为诸多原因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心理发生作用,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提醒我们,学生网络心理一定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从心理角度探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应对策略就成了一种明智选择。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心理应对的必要性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是成年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普遍反感耳提面命式的说服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就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了。只有研究学生心理,根据学生心理实际与心理需求,对症下药地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才会被学生所接受,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特别对于网络道德教育而言,更应该研究学生心理,采取从心理转化的方式人手。首先,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问题造成的,心病还需心药医。例如网络成瘾问题,实际是心理上对网络的迷恋与依赖;还有网络“愤青”现象,很多学生在网络上见到官民冲突、强势与弱势冲突,往往就对政府、强势的一方乱骂一通,实际上是学生心理存在问题使然,是学生对不良情绪的宣泄。这类问题表面上看是网络道德问题,实际上是心理问题。明确了这一点,并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运用心理教育方法是有效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最佳选择。长期泡在网络上的学生,由于其“先人为主”的消极思想、观念作怪,会表现为很多“另类”的言论,再加上网络世界的强化,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有着极强的坚定性。如果生硬地进行说服教育,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效果会适得其反。只有充分研究学生心理,运用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妙语解开心中事”,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再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德育的本然要求。我们做学生思想工作实际上就是做学生的心理工作。不同的是做学生心理工作要遵循心理教育的原则,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只有真正从心理上研究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并用心理应对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心理应对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中产生的。在网络条件下,信息五花八门,各种思想与价值观充斥其间,大学生其本身也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之一。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也很难从容地进行伦理选择,时间久了就会逐渐对道德没有感觉了 J。这种情况下,以前那种说教的教育形式显然不合时宜了。因此,转变教育形式、采用新的教育方法是有效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只有从心理教育人手,充分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才是最佳的道德教育方式,也应该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心理应对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引导没有充分研究就不能掌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情况,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要科学引导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善于分析不同学生的意志特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要善于因势利导,挖掘学生品德闪光的一面,使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全面提高。
 
  (二)在激发主体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道德教育实效性不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者总是一厢情愿地从自身角度出发,以强调遵从的方式向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教育者是高高在上的道德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是对学生独立性、主体精神的忽视。这种教育思想与方式一方面由于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作为有一定思想、独立性较强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对这种教育方式会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甚至还会促使他们去接受与此相反的一些思想观念。
 
  因此要搞好网络道德教育,尤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为此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在网络社会中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要掌握网络高新技术,必要时也可以向学生学习。教师要做道德教育信息传播者,通过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在坚守中华传统道德的基础上顺应网络社会特点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他们坚守中华传统道德,做网络社会中品德高尚的人。
 
  但是由于网络世界的特殊性,在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必须要研究并顺应网络社会特点。使网络道德教育犹如带上糖衣的药片,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事实上,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并非没有联系,它们中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在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以体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作为坚实基础,这样才会使这项工作更具科学性和生命力。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心理应对的策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在充分研究网络心理的前提下,借鉴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一)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灵活地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这样才会在引起他们兴趣的基础上被他们所接受并引起心灵地震动 。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采取各种形式灵活的展开教育。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技术,通过文、声、图、视频等让教育内容鲜活起来,增强教育感染力,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其次,还可以采用情感感化的方法。即教师运用心理咨询等方法把学生情绪调节到愉悦状态,使学生对教师及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产生注意、向往等心理趋向。
 
  例如,可以利用冥想的方法让学生冥想高尚的网络道德使学生达到精神愉悦的情境,再采用暗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进入受教育情境。(二)运用心理咨询的教育方式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问题引发的。因此心理咨询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是最佳的教育方法。首先,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开展集中心理辅导。例如,针对学生网络上的“愤青”
 
  现象,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进行系统地辅导,让学生养成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态度。针对学生在网络中表现出的悲观、迷惘等情绪和心理,可以采用“谈心”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排解他们的质疑和困惑。其次,采用网上心理辅导的方式。学校、辅导员可以设立自己的论坛、博客,定期推出研讨专题,动员学生参与研讨,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辅导。同时,教师也可以访问学生的QQ空间、博客等,多做学生QQ空间、博客的访客,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最后,为了使心理咨询工作科学高效,辅导员等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精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理论,掌握必备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同时,还要对网络的发展状况以及大学生思想变化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握心理咨询的脉络,指导和建议才会富有实效。
 
  (三)运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多年来,思想道德教育功利化倾向是制约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因素之一,这种思想造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不是为了人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冷漠甚至排斥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运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从关怀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立起新的价值目标,把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作为元价值,超越人与自然的纯物质功利关系,让精神价值与伦理精神融入网络技术发展之中。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关注自我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对各种信息的甄别能力,进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