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论师范生实践技能现状调查及对策

  教师实践技能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和反思体悟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的规范化和示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这一观点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且在我国制定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那么,作为培养小学师资的高师院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所培养师资的实践技能如何?能否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对高师院校的学生和在职教师进行了调查。
 
  1 调查对象与调查实施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类群体:
 
  一类是即将毕业的师范类学生,另一类是在职教师。
 
  对第一类群体进行调查是为了了解通过在校的学习与锻炼,他们的实践技能已经达到的水平;对第二类群体的调查是为了了解学生毕业后经过教学实践后其实践技能的内化情况及他们对当前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认识。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随机选取了毕业班的学生400名,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79份,其中有效问卷366份;随机选取淄博市小学教师200名,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78份,其中有效问卷167份。笔者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2 当前师范生实践技能现状调查
 
  2.1 对实践技能重要性认识的调查对实践技能的认知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主动性。通过调查发现,44.1% 的学生和63.7% 的教师认为实践技能对今后的专业学习和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帮助,38.8% 的学生和32.8% 的教师认为比较有帮助。这说明教师对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学生对此认识不到位。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也发现,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关系和具体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68.6%的教师认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实践技能的前提,94.8% 的教师认为要具备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实践技能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于具体实践技能方面,94.5%的教师认为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需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以上调查数据说明,对于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但当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内化,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2 对实践技能指导教师的调查师范院校实践技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课堂教学技能,这一技能的指导主要通过教法课教师来组织实施。但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法课教师都反映课程课时不足,理论内容的教学已经占用了大部分的课时,给予学生训练指导的课时非常少,教法课教师的指导作用有限。另外,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指导的还有教育实践任课教师,他们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5.3%的学生认为教育实践任课教师能够经常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技能的教育,45.3% 的学生认为教育实践任课教师对他们的职业技能竞赛、比赛的指导、组织比较到位,53.5%的学生认为教育实践任课教师对见习、实习教育比较到位。以上调查数据说明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教育实践任课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指导作用。
 
  2.3 对师范生主要实践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的调查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表现在课堂教学上,那么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如何呢?调查显示只有67.2% 的学生认为已经基本掌握了备课技能,58.3%的学生认为基本掌握了导人新课的技能,54.9%的学生认为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实施技能,55.7% 的学生认为基本掌握了结课技能,47.8% 的学生认为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评价技能。此外,调查也显示,在通用教学技能中学生所欠缺的处于前三甲的技能是现代教育技能(特别是课件制作)、汉字书写、普通话,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1.8% 、28.9% 和21.3% 。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技能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必备技能的情况下,怎样提高传统教学技能(书法、普通话)水平值得研究探讨。
 
  2.4 对实训机会的调查实训是学生提升实践技能的主要途径。但通过调查发现,有44.7% 和32.4% 的学生反映在课程教学中只有1~2次的专门的说课技能训练和讲课评课技能训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分别有5.3%和5.9% 的学生反映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此外,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是学生实训的主要形式,多年来高师院校的见习、实习主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的形式。通过调查发现,有32.3%的学生表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分散见习、实习并不能真正走上讲台。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实训(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机会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
 
  3 结果分析为什么师范院校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却如此参差不齐?这固然与学生基础较差、实践技能训练意识不强、对教师职业认识不清等原因有关,但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3.1 学生规模与指导教师数量质量不匹配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在教学技能,而教学技能的培养需要优秀的师资。教学技能的培养主要分为课堂训练和见习、实习。课堂训练主要由教法课教师进行指导,但目前的教法课教师缺少中小学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有的甚至基本没有在中小学任教的经历,也缺乏对中小学教材的了解,加之学生规模比较大,他们在指导方面难以到位。见习、实习指导教师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平时对学生进行见习、实习和职业技能指导的教师。这类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班主任担任,有很多班主任并不是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任教师,他们缺少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加之有些  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从而使见习、实习和职业技能教育不能落到实处;第二类是实习带队指导教师。由于学生的规模大,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如同虚设,有些带队指导教师只负责带队管理而忽略了指导,即使有些教师想指导,但是由于自己的专业与学生所学专业不符,他们只能从教法方面对学生指导,从而使实习指导不能全面到位。
 
  3.2 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衔接失衡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需要理论作指导,技能的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与修正,二者相互依存。但是,目前对学生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指导与训练的教法课教师缺少中小学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主要是集中在理论方面,即使有部分教师不定期到中小学听课,但听课与实际授课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教法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侧重于理论的讲解,虽然在授课过程中也会加上实际的教学案例,但这些案例主要来自于参考书、杂志和报刊,缺少真切的感悟和反思。这种理论与实践衔接的失衡也是导致学生实践技能较弱的原因之一。
 
  3.3 学生认识不到位,参与意识不强由于师范生的规模增大和教师岗位的局限性,使近几年来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增加,同时所带来的就业形式也出现多样化。基于这种形势,很多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产生动摇,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成为教师的可能性太小,因此弱化了实践技能训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参加各种实践技能比赛、见习与实习,即使参加见习与实习,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其实训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3.4 实践技能训练缺乏统筹安排目前高师院校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安排缺乏统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见习、实习安排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加之学生规模大,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分散见习、实习,学生要自己联系单位见习、实习,这就为部分学生不参加实训埋下伏笔。(2)缺少监督机制,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3)各种技能比赛过于集中,甚至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学生疲于应付,缺少了自主性。(4)学校统筹的通用型实践技能比赛过多,专业性技能比赛少,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4 提升实践技能的措施
 
  4.1 以制度为制约,规范实践工作指导实践技能指导教师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责无旁贷,制定实践技能指导教师规章制度是规范实践工作的保证。首先,可以在制度上规定实践技能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其次,可以规范实践技能指导教师所任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三,可以建立对实践技能指导教师的合理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2 以课程为依托,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调查发现76.7% 的教师认为学习理论知识能够强化学生对实践技能的理解,64% 的教师和71.2% 的学生认为实践性知识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技能训练并提升实践技能。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要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在保证理论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并努力实现以理论课程为依托,突出从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向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变。另一方面,课程教学计划应坚持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为依据,坚持以教师职业需要为主线,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
 
  教学计划的制定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视了能力培养,应按照知识技能培养的要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计划。
 
  4.3 以竞赛为引领,以赛促练实施微格教学、模拟实训和自主训练对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表层的单项训练,训练内容系统性不强,难以监督。通过调查显示,82% 的教师和80%的学生非常赞成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认为这些活动对培养师范生实践技能非常有效。因此,开展实践技能竞赛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技能训练形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同时,竞赛方式相对于实习、课堂模拟等实训方式具有成本低、限制少、实施起来相对容易等优势。所以,师范院校应该拓展实践技能竞赛的内容,丰富竞赛项目。比如在“表达技能”方面可设置朗诵、演讲、辩论、粉笔字、钢笔字等竞赛项目;在“教学基本技能”方面可设置课件制作、word文档的编排、教学设计等竞赛项目;在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方面可设置有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DV作品大赛等竞赛项目;在“教学研究技能”方面可设置调查研究报告大比拼、课题研究大赛等竞赛项目。所有竞赛项目可采用学校组织、院系组织和学生自主组织三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采用“选拔赛一初赛一决赛”的系统参赛体系,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参赛项目。通过竞赛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且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主性和针对性,在参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很好地训练。这种“以竞赛为引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4.4 以评价为抓手,构建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制约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对学生的评价,只有把评价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密切结合,才能突破改革的瓶颈,因此要建立适合学生能力提升的评价体系,如下图1所示。在评价体系中首先要确定评价的主体,要改革原来单纯的由教务部门为评价主体的现象,建立以学校教务部门、院系教务部门、教师和学生四位一体的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实践课程任课教师、实践技能指导教师、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革除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弊端。其次,对于评价的内容要尽量涵盖学生实践技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如实践技能竞赛、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同时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之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只有把评价落到实处,才能督促、规范学生的技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5 以监督为“丝线”,形成监督“他律网”
 
  要建立实践技能指导监督“他律网”,这个网络由三条“丝线”构成。第一条是学校层面的监控,这种监控主要是从课程和教师层面对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监控,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何种考核,达到实践能力的何种级别,取得何种证书。第二条主要是从院系层面进行监控,主要针对于学生的实习。对于集中实习的学生要从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实习材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监控考核,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何种考核等级。第三条主要从教育实践任课教师层面进行监控,主要针对学生参加实践技能教育、实践技能竞赛、比赛的情况。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达到实践技能教育的课时数、必须参加何种实践技能竞赛,并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情况进行汇总,以便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之,实践技能的提升依赖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学生的主动性的高低,二者相互依托、互为条件,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主动性为前提,以实践教学改革为保障,改革课程设置,重视实践环节设计,才能探索出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