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析党的群众路线开创发展和创新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独创,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我们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学术界一致公认“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末提出的,是李立或周恩来提出的。但他们都没有对群众路线的内涵进行阐述。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党的群众路线第一次完整的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实际上,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共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并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进一步创新。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的群众路线的开创
(一) 毛泽东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的阐释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际上把群众路线的 涵阐释“一切为了群众”。在《古田会议决议案》中指出:红军的任务除了打仗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 这里把把群众路线的内涵解释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党的正确的斗争策略是在群众斗争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即深人群众,相信群众。1933年8月,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指出,进行经济建设是“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为着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了“得着新的群众力量”,体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论联合政府》等文中较为全面的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文中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即将群众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如此无限循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到群众中去考察”、等思想。
(二) 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补充和完善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作了题为《论党》的报告中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等的观点。 邓小平同志在中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等思想。 1962年,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有一部分专门论述群众路线。他认为群众路线的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信任人民群众,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二是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白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通过人民民主的不同组织形式,要在群众中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来实现。
二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一是贯彻群众路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中指出,不要“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不要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
二是尊敬领袖要和尊重群众统一起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阐述了领袖与群众的关系,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不排斥人民对于杰出的个人的尊敬;而尊敬不是迷信,不是把他当作神。
三是相信、教育、依靠群众,更要依靠知识分子。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他还指出,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是“同党多年来的教育是不可分的”,依靠群众,不是依靠群众的情绪和自发性,是要依靠群众的觉悟,“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在《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中重申“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
四是人民群众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1979年邓小平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就说过: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遇到很多困难,为什么都能渡过呢?“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而且他还把“与群众同甘苦”上升到历史经验的高度。我们的历史经验是:“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 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同一文中还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遇到很多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1980年,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中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白己的一切言行。”五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把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拥护与否、人民赞成与否、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与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经济上使农民富裕,在政治上使人民当家作主,文化上的“二为”方针,这些充分体现邓小平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群众路线的创新
(一) “以人为本”的提出和确立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价值层面上的创新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 “以人为本”的提出,对党的群众路线价值进一步拓展。一方面强化了人民群众不仅是改造世界的主体,更是认识世界的主体;另一方面,不仅承接马克思 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凸显人民群众社会文明和进步成果享有者。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二) 协商民主的提出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领导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为此,提出一系列发展协商民主举措。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这些措施充分凸显党的群众路线在领导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三)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民主政治方面的创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中共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的突出贡献。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最基本的特色,人民当家作主群众路线最根本的支撑点,法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三者有机统一”既保证了政党政治的有序运作,又创新了群众路线的现代实现机制,推动人民意愿的制度化、法制化的逐步实现。
(四) “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党”的提出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运作层面上的创新2004年2月,温家宝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究班结业式的讲话中,第一次鲜明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首次“三型政党”包括服务型政党。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运作中的一个贯穿始终的内容。
“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党”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和政府要变成服务水平高、服务态度好、服务能力强、服务范围广的党和政府,这一历史性的转型使群众路线更加紧密地融汇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中。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