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高中语文必修名著导读板块教学要求
中国艺术研究院吴祚来认为, “这是一个泛阅读的时代, 影像的、网络的、图文的与文字的信息无所不在。城市里的人们在逃避信息、选择信息, 也在浏览信息。” 当代高中学生, 在象牙塔中学习的同时, 也不由自主在这样的时代与成人同步进行着泛阅读。“泛阅读”, 顾名思义,即广泛、普泛性阅读。就其广泛性而言, 可以帮助学生激增知识、拓展视野, 以同步应对急遽变化的现代化生活; 就其肤浅性而言, 则较难引领学生向思想的纵深度发展, 难以启迪他们用心灵感悟社会与人生, 更难以提高学生灵魂飞跃的高度。吴祚来又说, “每个人的心灵总在深深的地方期待着一种属于自己的阅读, 使自己精神与文化获得提升的经典或杰出作品, 才是人们愿意付出生命时间的东西。”于丹曾说, “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内容, 也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让人们从急功近利中摆脱出来。”这是一种阅读期待, 高中生即将步人人生的成熟期, 他们同样强烈拥有这样的阅读向往, 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实现这样的高层次阅读欲求, 让生命的时间不至于流逝在盲目性、休闲消遣性的阅读中。新课改语文必修1—5册专设了“名著导读”
板块, 共选10部中外名著, 每册安排2部。这是一个全新的板块, 在泛阅读时代,更应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一、“名著导读” 走进高中语文课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而在“阅读与鉴赏” 中明确提出, 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读好书, 读整本书,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 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基于此, 新课改人教版语文必修1—5册专设了“名著导读” 板块, 共选10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2部。由这一阅读菜单可见高中语文教学对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视度的大力提高。现代意义的语文教学,就是让语文伴随学生成长,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情。而名著,是高中生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名著阅读,是高中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心灵旅程。能称为名著的作品, 都是历经时间考验,为全世界人们共同认可的文学典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它必是人类深刻思想的矿藏,是人类崇高精神的奇葩, 也是每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在阅读感悟的审美活动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心灵世界的积淀, 获取最大价值的审美愉悦。教材在名著作品的选择上,遵循了古-4"结合原则, 既有儒家经典,又有现代巨作。同时, 中西文化交融性得以体现,利于学生站在较高的位置关注多元化世界文化。
所以, 在泛阅读时代, 名著阅读更应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二、“名著导读” 误入泛阅读怪圈不可否认, 新课改的推进具有艰巨性。高中语文新课改在现实教学实践中, 常常引发先进教学理念与传统功利教学的矛盾。其中,名著导读板块教学,就是在语文必修课时量锐减而教学内容递增的矛盾中,易被语文教师忽略的部分。都知道“读一部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读名著就是和大师敞亮心灵的对话,但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让中学语文课堂难以给予名著阅读一席之地,或者说,将本可精彩孩子一生记忆的华彩部分让位给以考试为本位的实际教学。
于是,名著导读板块教学不能说名存实亡,但却被无情地弱化了,并一步步走向泛阅读怪圈。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短短两三页的导读内容, 强化记住作者及作品主要人物的名字,就算告一段落;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名著梗概,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就“鸣金收兵”;有的教师给学生印发部分资料, 或经典段落摘录,或常见题型解答要略,或重要情节分析,就草草告罄。于是,一部可以励志怡情的优秀作品, 被肢解得鸡零狗碎, 变成概念性的琐碎知识点,残存在学生的记忆表层,一旦应付考试后, 就抛在了九霄云外。当然,也有更多教师认为必须在学生头脑中有名著的整体建构,于是鼓励学生阅读名著简缩本,也利用课余时间播放名著改编的电影,然后再走应试训练的题海战术的套路。当然,也有教师苦口婆心引导学生认识完整阅读、鉴赏品味、个性解读的重要性, 但高中语文学习被其他学科挤兑得日渐荒凉的现实处境,学生宁可多解答几道数理化的难题,也难以花几个小时啃大部头。更何况名著距离当代生活很远,大师的精妙写作已难以唤起现代人的阅读激情。
快餐式阅读,大而不当,粗而不精, 正是泛阅读时代的阅读特征。压力倍增的教学现实,那里还有时间去品读经典, “悦” 读人生? 当名著导读陷入泛阅读怪圈,语文的审美意义怕也是空中楼阁了。
三、“名著导读” 教学要求的解读近期,最后一轮进入新课改的四川I省,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总结了其他课改区的经验教训,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本质, 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四川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这一教案式的教学要求,明确了名著导读板块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高屋建瓴地指导一线教师定位本板块教学。学习本《要求》,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改语文教学是真正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本质出发, 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高度关注名著导读板块的。本要求,体现了本板块教学的如下特点:
(一)倡导阅读的整体感知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初步感知,而是由整体阅读到局部研究,再上升到整体鉴赏的高级而又复杂的阅读过程,是通过“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 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丰厚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文本、作者、读者三者融为一体。整体大于局部的理念, 让我们不能将三者在阅读过程中各自独立开来,无法实现对作品“浑圆” 理解。即针对一部名著,我们应引到学生以真正的读者身份而非收集考试信息者的角色去面对。和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理交流, 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才不会会错名著的原生价值。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包括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以及叙述者的意图。所以,不能取消学生的整体阅读权利,也不能以其他借口让学生忽略整体感知。看电影、阅读简缩本、听老师介绍故事梗概的方法都不足取,这些方式明显是对名著的不尊重,更是对语文教学的不尊重。一本《家》,若不认识巴金“青春是美丽的” 的人生理念,如不去感受青年巴金字里行间的青春热忱,如何体会“青春型写作” 炽热的情感; 如果不倾听巴金“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的心声“,不细读小说人物内心的挣扎,又怎能领悟作品中” 礼教在吃人,作揖主义在破产,封建家庭在崩溃,时代潮流在激荡“的主题?
(二) 提出阅读的分层要求就每一部作品,《要求》明确规定了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这样的分层要求更符合高中语文教学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基础要求的内容是普泛性内容, 也是泛阅读所能达到的浅层要求。通常包括常识性知识及作品显性-N息。通过独立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如《大卫·科波菲尔》阅读的基础要求是:” 了解狄更斯是唯一可与莎士比亚比肩的隐喻作家; 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形象; 了解《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自传体的成长小说; 阅读小说, 体会佩葛蒂、密考伯、姨婆在大卫·科波菲尔成长中的帮助。建立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之上, 了解与本小说相关的基础性常识,这是基础关, 是每一个阅读者应该采集基本信息的初级阶段。这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达到的一个要求,但又不是阅读这篇小说的终极目的。高中生不只是常识的占有者, 他们的思维逐步成熟, 他们其中有更多的人愿意和大师、文本、同学甚至教师展开对话,在合作探究中收获更多的精神食粮。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发展要求”。这是品读的过程,是阅读高层次心里要求。如阅读《大卫·科波菲尔》的发展要求则是:
学生结合作者生平,探究为什么说《大卫·科波菲尔》不是生活实录而是艺术创造;结合大卫·科波菲尔的传奇人生,理解狄更斯在他的另一部名作《双城记》的开篇一段极其经典的话: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昧的年代” 的内涵。这样,学生 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关注社会与人生,关注理想与现实,关注命运与奋斗等生命中重要的话题。
(三) 重视阅读的个性拓展语文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语文更是一种“文化场”。语文学习应是在掌握共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者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同, 发挥个性品质,展开深度学习。同样,任何阅读也不只是依据独立的文本,展开共性阅读就能达到阅读目的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以某一文本为媒介,“注重调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读《红楼梦》,并不是要培养出几个红学专家,但可以让学生以《红楼梦》阅读为契机,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王昆仑的《<红楼梦> 人物论》刘心武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培养学生个性解读名著的能力。一部《高老头》,若教师适当介绍司汤达《红与黑》、卡夫卡的《变形记》等作品,学生的阅读视野更为开阔,能更加深刻认识“金钱的罪恶” 和“人性的沦丧” 的主题。结合《三国演义》阅读,激励学生探讨罗贯中“天下大势,久合必分,久分必合” 的历史观,而不只是流于情节和人物的熟知, 是对学生思想的点拨。所以, 《要求》中的拓展要求应是我们教学中不可随意删除的部分。
(四)提升阅读总体价值“高考考什么,高考怎样考, 我们就怎样做。” 这是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达成的共识。中学语文教育很难走出“高考指挥棒” 下的阴影地带。名著带给学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仅仅是考试价值?我认为,考试价值只是冰山的一角,其更大的价值是人文价值。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学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才是我们应有的价值认同。《要求》中针对每一部作品提出了具体要求,都不只是具有考试指向性。其中很多要求都是站在人文性高度设定的。如《要求》中提出, “为什么说《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叙说人的命运的作品?? ‘朱光潜引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一幅著名的标语 慢慢走,欣赏啊!’ 你觉得有何含义” 这样的思考,不是考生可以用标准答案来解答的。当然, 四川新课改后第一轮高考,名著导读部分怎样考,也尚为未知数。如果高考更趋向于对作品个性化解读及对学生文化素养积淀的考核,那我们又如何能轻易把握考试价值呢? 《要求》实际告知我们, 只有把教与学的目光放远些,才能总体提升语文的价值。
结语学习《要求》,落实《要求》,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优化高中语文教学。关注名著导读,发挥板块功能,在泛阅读时代,科学引领高中学生鉴赏名著, 由浅尝辄止,到深究品味; 由蜻蜓点水, 到涵泳玩味。于丹曾说, “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 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就在这个时代, 当然是重要的。但是, 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给你心灵的辽阔, 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我们的学生“辽阔” 起来,这辽阔,是视野的宽阔,更是精神的高远,心灵的博大。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