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高校学报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以,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创新是创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它是指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一定实验设备和相关技术,运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高校学报作为学校的学术品牌窗口,一直是教师及学校科研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助推器。但高校学报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定位偏颇问题,将高校学报的服务对象定位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而对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本校大学生却未给予足够的关心与重视。表现在许多高校学报以学术性、创新性等原因将本校大学生(本科层次)的投稿拒之门外,有些高校学报虽然也发表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却只是发表在增刊上,或将其挂名在第一作者以外。故此可以看出,高校学报在为大学生科研服务这方面还显得较为薄弱。

  目前,世界上一些先进的国家均十分重视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的问题上已形成了相应的配套制度,已为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创造各项有利条件。而我国的大学生科研能力则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应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并重新审视高校学报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

  1.1 激发大学生的科研热情,促进教学相长

  大学生要认真从事科研,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导师以及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也可以在学生之间成立课题组,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选题设计,课题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完成相应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他们势必要亲力亲为,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调查分析,汇总研究成果,最终撰写出学术论文发表。如此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科研创作热情,在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培养锻炼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能促进教学相长,将大学生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现实应用,从而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2 适应社会需要,增强其竞争能力

  目前衡量大学生的能力已不仅在于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或仅为考试的成绩,更在于其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思维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量,而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仅限于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即使学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够“学以致用”。更何况当今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理论知识体系本就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发展的。所以,不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不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企事业单位也在招聘时要求大学生有公开发表的学术科研成果,就是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看重。通过在校一系列的科研创新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适应性、独立性、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其分析思考能力、应变能力、意志力、探索精神等,使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具有竞争力。

  1.3 培养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锻炼其攻坚克难的心志

  大学生有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欲望及冲动,但也有着畏难的情绪。他们常常对选题把握不准,研究思路不得要领,所得出的研究成果也略显稚嫩。但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学报常被认为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许多青年教师也是在这片土壤中不断得到锤炼成长。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实践、论文撰写时也存在着由青涩到成熟的过程。而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劳动,需要坚持科学严谨态度的过程。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必定能培养其科学求实的精神,磨练其不畏艰难困苦、锲而不舍的心志,从而更一步锻炼其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这样的精神品质不仅对于个人有利,对于一所大学的学风建设也将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

  1.4 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养成。积极促进学风建设

  一方面,大学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与持续的过程,其有别于常规的教学活动。常规的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教师,而科研创新活动的主人翁则是大学生自己,教师只是起到宏观把控的辅助作用。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会经历发现问题、查阅资料或书籍、设计并从事科学实验、分析并验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论文撰写或形成调研报告)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过程的亲身实践更能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他们甚至能够在失败或挫折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规律,从而为将来进行更多、更深层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将不可避免地与外界社会进行接触,把自己所学与外界所需进行结合,从而提前锻炼自身的职业性。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的活动能够广泛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融洽的关系之中,有利于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合作意识,并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校园内创设一种自由平等、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与空间,从而积极促进学风建设。

  2 大学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从事科研的基本心理素养

  从事科研活动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具备的科研素养。科研素养包括与科研相关的知识、研究能力、研究方法、研究习惯、研究态度以及研究意识、心理素质、等等。然而某些大学生初涉科研活动,对科研内涵及意义认识不清,空有一腔热情,对选题把握与认识不足,选题过大或可操作性不强,对于如何进行研究也缺乏认识,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屡遭失败与挫折,这时若没有人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便会丧失信心,导致科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下去,或只是草草敷衍了事,没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其实,从事科研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大学生培养科研意识,了解科研创新活动的内涵,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从事科研活动的艰苦性、挑战性以及反复性,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从事科研活动的道路上具备强大的心理,勇于迎接各项挑战,不惧失败挫折,同时对自我严格要求,吃苦耐劳,严谨细致,最终达到提高自我素质的目标。

  另外,也应看到,大学生即使具有科研创新的意识,但由于学校客观条件有限,指导教师缺乏,资金和时间制约等原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应着力构建大学生科研平台,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的全过程予以监控,并适时地提供心理及专业方面的帮助、指导、咨询。

  2.2 科研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2.2.1 信息检索、资料收集能力较弱

  信息检索、资料搜集过程是从事科学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和步骤。然而某些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不强,表现在:无法有效利用图书馆的相关电子资源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尤其是对外文数据库利用率较低。同时,对于研究选题所收集到的资料往往过于陈旧,如此便无法获得与掌握此项研究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必然质量欠佳,学术性、时效性以及创新性较低。有的大学生看似找到了多种资料,却无法正确地进行筛选、过滤,无法有效地对这部分资料去粗取精,为其所用。故此,所撰写出来的科研论文往往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2.2.2 论文写作技巧缺乏

  撰写论文是总结研究成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但是,许多高校大学生并不知道如何撰写科技学术论文,甚至不知道论文的体例、格式为何。所写出的论文往往过于口语化,缺乏理论深度,仅局限于表面的问题现象的描述,未上升到理论高度,未归纳总结问题的实质与解决方案;或者表现为论文逻辑不清晰,层次不分明,文笔不顺畅,论点、论据、论证并非呈现层层递进的关系,而是关联性较差等问题。所以,即使其具备了科研意识,掌握了科研方法,进行了细致调研,得到了分析数据及相关结论,却面临着无法将调研成果以纸质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的尴尬处境。

  3 高校学报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措施

  《安徽新华学院学报)2004年创刊,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艰苦岁月,是安徽省内创刊最早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报,在安徽省甚至全国的民办高校学报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安徽新华学院学报》的办刊特点为例,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3.1 开辟专栏,刊登大学生的优质稿件

  我校学报曾开辟过专栏“毕业生论文选登”,所刊载的论文学生为第一作者,论文指导教师为第二作者,且给予一定的稿酬,以此来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但这部分论文多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发表时他们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今后可考虑保留此专栏,并将收稿范围扩大,如改名为“大学生科研探索”专栏。不仅仅刊登毕业生的优秀论文,还可考虑刊载其他年级段的大学生所撰写的论文(可以是独撰,或是以课题组的形式署名),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和科研的平台。此专栏的学生来稿可能会非常不成熟,在初次投稿时未必会被刊用,但学报编辑人员或是论文的指导老师应该转变观念,对这部分科研的“弱视群体”给予积极的帮助指导,甚至不厌其烦地从内容和形式上教导其修改完善,还应从宏观角度对其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态度、科学研究的作风等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这部分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心理素质,并掌握有效的科研方法。

  3.2 在学报的特色栏目“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上吸纳学生的优质稿件

  我校学报自2012年第1期开始,设立了一个新的栏目“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并安排了栏目主持人。截至2013年第3期,共刊发论文2O篇,这7期学报共刊载稿件164篇,发稿率为12.2%。这充分反映了我校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更体现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栏目上所刊登的论文也是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之一 。这部分的论文是本校教师的研究成果,对于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科研意识的形成,科研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今后除保持此栏目的稳定性之外,还可以吸纳学生所撰写的论文,从学生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开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等。

  3.3 举办专业讲座来指导大学生的论文撰写

  大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有:选题不明或者选题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资料收集不充分、不完整;对问题的调查分析能力较弱,其研究局限于浅表层次;个人观点较少,拼凑或抄袭的痕迹较为严重,缺少创新性;对专业论文的写作格式、体例不甚明了。由此导致所撰写的论文要么过于粗浅,学术性浅薄;要么逻辑性较差,主题不分明,论证不合理;要么根本不能符合论文的内容、形式要求,甚至不像一篇论文。针对于此,除学校应积极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为大学生介绍最新的科技前沿成果及学术发展动态之外,高校学报有责任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组织相应的科研人员(如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人员)与编辑人员针对论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写作规范等举行相关讲座,给大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咨询指导。如开展“如何进行论文选题设计”、“如何查找、搜集、整理论文资料”、“学报论文的编排规范与格式要求”、“学报论文的参考文献要求”、“学报论文查新”等讲座,为学生提供科研支持。

  3.4 利用学报网站资源。向学生提供科研指导与服务

  学报网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学报的交流发行对象是本校教师与各高校学报编辑部,学生不一定有机会浏览到我校学报。为让学生能够及时浏览到学报内容,也为广泛宣传我校学报,学报编辑部网站上传有各期学报内容的PDF版,学生可自行下载,进行学习借鉴。我校各期学报中都有一些针对学生素质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等应用型很强的论文,可以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同时,学报网站上传有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写作要求、参考文献的标识方法等相关介绍,并且这些规范与要求会随着国家最新编辑、出版规范实时更新,可以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

  另外,我校学报与全国各高校学报编辑部、科研所、图书馆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外单位寄来的学报在编辑部资料室定期整理之后陈列上架。学生若有需求,可考虑办理相关手续借阅,或在资料室进行阅览,或借出复印所需内容。目前学报资料室还未对学生开放,因为会涉及到相关管理问题,所以对于这些学术资料如何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探讨。

  3.5 提出选题,征集大学生科研创新方面的论文,并结集出版专辑

  学报主要是收录本校教师或是外校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职称作者论文,可以留给本校大学生发表的空间较少。因此,学报编辑部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与大学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息息相关的选题。选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组成课题组,低年级的学生负责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基础的调查访谈工作,中、高年级的学生完成分析总结及撰写论文的任务。可由学生处组织优秀论文评选,学报将其中的获奖论文集结出版成专辑,对其中特别优秀的稿件,除在我校学报上发表之外,还可考虑推荐到某些公开刊物上发表(某些公开刊号可能不刊载学生论文,这时可考虑将其署名为第二作者)。这样的优秀论文评选及专辑出版活动2—3年可举办一次,如此将会极大地提高大学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热情,并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给予其实质性的锻炼,不仅提升了大学生各方面的科研素养,提高其科研综合素养,更可培养其组织分工能力、与人团结协作的能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学报在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方面有其专业性的独特作用,如何发挥自身特点,转变其科研育人的观念,积极地参与到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去,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尽一己之力,对于整个高校学报而言是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当前,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被认为是高校综合办学水平与实力的指标之一,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也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所以,这项研究不仅有利于高校学报更好地发挥其对于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同时顺应高校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