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文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步入正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地方政府的注意。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刚性需求,资源型城市必然经历从开发建设、繁荣到衰退和转型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以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已经或即将面临资源枯竭,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被提上日程。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核心是实现产业调整,但归根到底却是观念、思维方式、发展观等文化层面因素的转变。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改变,思维方式的转换,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难以实现真正的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文化问题。
 
  一、城市文化力在转型中的作用
 
  (一)文化力的定义文化力理论的提出,导源于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1990年在其著作《美国注定能领导世界吗》提出的“软实力”(SoftPower)概念。软实力由文化、意识形态、制度、对外影响力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文化是软实力的第一要素,即文化力,其强弱与否对于一个地区乃至一国家的综合实力均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力是在经济社会活动中以人为主体, 并通过人的活动整合所显示出来的综合力,其核心是人的素质在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能量。文化力已成为综合国力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价值观念(包括理想、道德)为主体的精神力量;以信息技术智能化、国际化、现代化为载体的文化网络; 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融入现代化进程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文化力的作用文化力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文化力的作用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与素质如何,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兴衰成败的关键。其次,文化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整合。文化通过影响人的思想与道德尺度而形成的内在的软约束力,能极大地缓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许多磨擦与矛盾,减少社会动荡与降低改革成本,增强社会整合I生。再次,文化力的发展与完善最终促进着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城市文化力在转型中的作用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城市的文化力以其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文化能凝聚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居民的素质;另一方面文化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不仅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还能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谋求转型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自身文化力的提升,不仅要追求经济上的发展,也要追求文化上的繁荣,重视城市转型中的文化建设,这不仅关系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成败,也关系着资源枯竭型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创新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复兴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文化原因资源枯竭型地区文化衰落与经济衰落形成的负向循环,加速了资源枯竭型地区的衰落。要跳出这种负向循环,遏制文化衰落,就必须走文化创新之路,用文化创新来重组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各种资源,发挥创新文化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资源枯竭型地区在其衰落的过程中,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是最主要的,资源枯竭型地区并不是缺乏传统生产要素,而是缺乏对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排列组合及延展要素应用空间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能力需要创新文化环境的强有力的支撑。
 
  (二)创新文化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公共生产要素文化创新就是要创造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创新文化环境,培养市场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克服传统文化中遏制创新意识产生以及出现崇洋媚外心理的文化因素,从而调整市场经济主体的认知方式,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创新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约束引导机制,然而它影响并决定人们的创新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着人们创新行为的数量与质量,最终表现为地区内市场经济主体经济行为和其他行为的创新性,决定地区内生产要素组合的经济效益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文化建设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资源枯竭型城市更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一)树立文化城市理念人们对城市的认识是随着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从“功能城市”上升到“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理念的最高境界。从“物质家园”上升到“精神家园”,“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价值追求的基本趋势。确立“文化城市”目标、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国际潮流,“文化变成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
 
  鉴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其复兴也就必须从文化着眼,城市文化建设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二)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城市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战略。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政府必须具备重视文化发展的理念,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抓紧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力,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三)培育城市文化个性1.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从哪里来?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一方面体现在外观上特有的文化形象,一方面体现在内涵上鲜明的文化气质。这种个性化的形象和气质,只能是土生土长的,只能是从城市所在区域的人文生态环境中生发出来的,只能是从城市所在区域的文化根基中生长出来的,这已经为国内外众多文化城市的个性特色形成的历史和经验所证明。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以文化自觉寻求自己的文化根基。
 
  2.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怎么确立?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景观、形象、空间以及氛围、气质、灵魂,从而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济南称“泉城”,景德镇称“瓷都”,杭州称“人间天堂”,维也纳称“音乐之都”等等,都是特有文化使之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城市特色。资源枯竭型城市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第一步要从各类本土文化中深入发掘和正确认知文化特征,在做出准确可靠解读的基础上,对文化个性给予明确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这种原有文化特征,维护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风貌以及空间特征、整体环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个性;第三步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特色,把文化个性忠实地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以固化城市特色。
 
  3.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怎么培育?根据城市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个性形成机理、构成因素和生长发育条件,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自然和人文基础发展城市,让城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机融合、和谐共生,依托原有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去生成城镇自己的形象和气质特色;坚持尊重历史,把历史积淀和历史遗存作为文化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宝贵资源,让文化个性从城市的历史性空间和历史性风俗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坚持延续文脉,把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作为培育文化个性的源泉和根脉,把历史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融人先进文化的发展潮流;坚持自主生长,尊重城市文化发展的内在肌理,从改善文化环境、巩固文化基础、优化文化滋养等方面努力,让城市文化在自主生长中形成鲜明的个性。
 
  (四)丰富城市文化内蕴1.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风貌。城市历史l生、地域l生的环境、布局、街道、建筑等空间和景观,是城市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文化个性的集中体现。在城市建设上要注意保护旧城的有价值的风格特点和文化价值,在城市格局、建筑形制等方面对文化个性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给予新鲜体现。
 
  2.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品格。制度性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活的体现,也决定着城市的物质空间的风格和品位。要不断丰富发展这种个性鲜明的城市主流文化,让城市文化品格特色日益鲜明、品位不断提升。
 
  3.大力加强观念文化建设,培育彤成良好的城市精神。观念性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内核,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着灵魂性统领作用。要从城市历史发展的前前后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挖掘城市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中蕴含的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从中提炼出最具地域代表性、时代先进性和市民认可度的思想观念和城市精神。
 
  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形成覆盖全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弘扬特色的原则,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发展和提升。立足城市区域特点、文化资源和经济结构等基础,充分发展富有地域性、时代性、先进性、多样性、创造性的文化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文化产业不仅能培育城市转型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还能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顺利转型。
 
  (五)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1.要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统一起来。把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亲缘性和连续性,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要认识传统文化的宝贵,现代文化必须把积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现代文化的潮流中,只有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和真正科学的态度,保护好城市自身的文化传统,保持城市发展的连续性,才能创造出城市恒久的文化魅力。
 
  2.要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统一起来。本土文化是最具民族性、地域性、差异性、独特性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瑰宝。本土文化既是在深厚的风土民俗土壤中生成壮大的,也是在不断吸取外部文化营养中丰富发展的。不能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也不能任由外来文化同化本土文化。
 
  3.要把市政文化与市民文化统一起来。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文化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城市建设、发展要从市民出发,靠市民创造,为市民服务,市政的文化追求要与市民的文化需求相适应,市政的建设方式要与市民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市政文化建设要与市民文化建设协调推进,城市的文化个性不仅要塑造在城市的空间风貌上,更要活化到城市的集体性格中。
 
  4.要把文化形态与文化精神统一起来。城市文化包含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两大层面,外在形象由建筑、街道、广场、环境等形体语言所构成,内在素质则包括精神风貌、发展活力、文明程度等因素。只有把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和谐地统一起来,做到“秀外慧中”,才能让城市文化的“意境之美”活起来。
 
  5.要把文化开发与文化保护统一起来。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生态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但是,要把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出来,还必须搞好文化开发。科学的文化开发应该是按照避免破坏生态、力求改善生态的要求,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开发。
 
  6.要把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统一起来。城市文化只有创新发展,文化个性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特色才能魅力无穷。丧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记忆;不能跟上时代不断创新,城市文化将迷失发展路径。只有传承与创新并重,城市文化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发展。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