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课题服务

申报教科规划课题研究方案的规范样本

  课题研究方案是课题申报审核的关键,当撰写时,需要了解申报课题的课题研究方案规范。以下是申报教科规划课题研究方案的规范样本,仅供参考。

申报教科规划课题研究方案的规范样本

  课题名称:以微教研为载体构建高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成果形式:专著、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其他。

  成果去向:公开出版、公开发表、提交相关部门应用、送交相关领导批阅。

  一、选题的意义及价值,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选题的意义

  1.教学现状——教师年轻化,耗时多,效益低

  我校创办于1999年,是一所处于山区的普通高中。近几年,学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源也随之弱化,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伴随着招生的扩大,一大批年轻教师进入我校,虽然这批年轻教师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教师的业务成长需要时间和平台,大部分年轻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维持、提升等都还不能较好地掌控。我们知道,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将决定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从而影响课堂品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教师自身的素养提高了,教学效果才会更好,课堂品质才会提高,学校的现状亟待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才能解决目前“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课堂教学现状。只有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才能实现这样的转变。而我校拥有36个教学班,一百多位教师,全靠通过“走出去培训”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素养,也不大现实,教师的成长主要在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凭借群体间持续不断地互动学习与实践,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来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我校所提倡的“微教研”将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培训平台,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为我校老师量身定做的培训,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从而使个体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

  2.教研现状—活动形式化,轻内容,效率低

  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应该是课堂教学,学校所有教研活动的最终归宿应是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服务的。虽然之前我校围绕课堂教学问题进行了很多相关的活动,如请专家讲座、开公开课、评课、教研组集体备课等,表面上看似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一般。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老师们普遍认为:之前校教研活动中理论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够深入到实践操作的层面;专家讲座虽能使教师感受新理念、新思想,但往往不够细致深入,不能使一线教师切实“内化”到具体教学中来。老师们觉得学校教研活动没有解决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也没有对问题进行持续的追踪,持之以恒,有点随意。学校的教研活动出现了“轻内容、重形式、走过场、效率低”的现状。那么如何让我校的教研活动有更坚实的基础和生长点,更接地气,让专家所提倡的理论转化为教师可采用的、可操作的做法呢?真正能够解决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让教师不再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是想方设法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真正研究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转变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我校提出的“铭责、严谨、善导、高质”的课堂教学要求。从而全面提升我校课堂品质。在经过问卷调查听取广大教师意愿的基础上,听取有关专家的指导性建议后,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确定以“微教研”为载体以提高课堂品质的新校本教研形式。

  (二)开展该课题研究的价值

  1.体现教育改革的方向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要求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倡导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我校追求高质课堂符合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轻负高效,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我校追求高质教育,打造高质课堂的基本理念。

  2.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通过微教研活动,让大家带着一颗学习、探索、研究的心不断主动思考,探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通过微教研让高质课堂的理念深入人心。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发展和生命成长,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全面的发展。

  3.彰显我校特色学校的品牌

  我校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特色示范学校,我们以“高品质课堂”这一品牌全面阐释我校昨天的历史、今天的现实、明天的理想。通过不断追求高品质课堂促进教师、学生、学校不断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而高品质课堂的打造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养的提高,要靠学校提供平台。所以有效的微教研无非给教师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成长平台,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传承。

  4.丰富我校“高质课堂”的内涵

  别人的经验需要吸取,自己的疑问需要集思广义。所以,微教研活动在客观上强调集体智慧的融合和发挥,大家共同来解决某个问题,也许方案会更科学、更好。怎样打造高质课堂,我校以扎实抓微教研为核心、以开展微教研为突破口,从而使“打造高质课堂”更具操作性,能极大地丰富我校“高质课堂”的内涵。

  (三)课题的相关概念界定

  1.微教研

  “微教研”是web2.0信息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型教研方式,是“微观教学研究”或“微型教学研究”的简称,相对宏观教学研究或中观教学研究而言,它又可称为“微课堂教研”,以中小学课堂教学为范围,以课堂教学结构中各种变量为要素,以某个教学主题为主要对象,深入有效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某个细微问题、具体问题或某个主题、专题问题,采用现场研讨与网上虚拟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互动和交流。微教研可充分发挥“微”的内涵——时间的微小、结构的微妙,主题可以是对每一问题的“智慧片段”;也可为“同堂异构”从而达到对课堂教学中某个主题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以下优势:

  1)节约时间,平时老师教学任务较重,时间较为宝贵,如何做到教学与自我提升两不误,微教研活动无非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2)指向性强,就某一教学问题,或难点进行深入地讨论与研讨。指向性很明确。

  3)效率高,通过多人对某一教学问题,或难点进行深入地讨论与研讨,聚众人智慧,集思广义。有效地发挥了集体智慧,大家共同来解决某个问题,也许方案会更科学、更好,效率更高。

  2.高质课堂

  高质的课堂是旨在促进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堂,高质课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彰显育人价值,深掘课程文化,遵循教学规律,强化三维目标,活化教学方式,注重生成创新。

  高质课堂的基本要素及理念追求:高尚、本真、丰厚、灵动、和谐、创新。高尚是课堂之本;本真是课堂之根;丰厚是课堂之本;灵动是课堂之魂;和谐是课堂之脉;创新是课堂之韵。

  (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以校为本进行研究,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或者说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改革潮流。近30年来,不管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或地区还是地方分权的国家,在1986年以后采用校本发展策略的地区和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受到广泛重视,并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对进行校本研究的学校、教师发展策略给予极大的关注。这些年来,已经有一大批有志于课程改革的专业研究人员到中小学去探索如何以校为本,开展行动研究,创造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经验。如: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小学的校本教研;湖州市文苑小学也开展了《校本教研内容和模式的研究》等。

  基于以上一些校本教研的研究,其发展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是校本教研制度逐渐细化,可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二是活动逐渐从形式走向内涵,更多的学校把关注点定格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上,定格在教师素质的提升上,而我校所采用的大文大理分组进行的“微教研”活动,所教研的问题都来自我校课堂、老师的教学实际问题,更接地气,是真正为我校所提出的“铭责、严谨、善导、高质”课堂服务的。当然其他学校的一些高质课堂的一些模式、做法也是值得我校老师去学习和借鉴的。我校2012年开始就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自学导学—讨论交流—全班展示—点拨提升—检测反馈”的高质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但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很多都只是照抄照搬,缺乏对高质课堂背后的理念支撑的研究,以及为什么这样操作、这样的操作是否符合我校,这些都是值得我校微教研活动去研究和思考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重难点分析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阶段(2017.9——2018.2)前期准备阶段。

  (1)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对我校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查找资料,学习与此研究有关的教育学、教改方面的有关的教学理论和教学途径。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8.2——2018.3)论证立项阶段。

  (1)课题组成员对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2)在初步成熟的基础上,邀请县教研室领导进行可行性论证。

  第三阶段:(2018.3——2018.8)组织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取得实效。

  (1)开展微论坛、微教研、微课堂系列活动

  (2)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撰写活动反思、开展高质课堂案例评比、高质课堂赛课等活动。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扎实研究过程,积累研究资料。

  第四阶段:(2018.8——2018.10)总结推广阶段。

  (1)及时物化课题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2)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提出后一轮研究的思路和方案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校所采用的大文大理分组进行的“微教研”活动,所教研的问题都来自我校课堂、老师的教学实际问题,开设微论坛---专业引领,问题微观化;开展微研讨---同伴互助,话题简约化;构建微课堂---推行小课,过程微格化;谋求微改进---提升课堂,成果全面化;开发微资源---自主落实,学习碎片化,这一运行模式不断反复,螺旋上升(如下图)。以期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1.开设微论坛---专业引领,问题微观化

  校课题组将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书面报告、校园网、XXX中学教师QQ群、微信公众号、校讯通等交流平台形式围绕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若干要素,对教师在常态下,教材钻研、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机智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困惑进行归纳汇总,请专家(县教研室、市教研室)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分别从是否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铭责);是否课堂教学机智,培养了学生兴趣习惯(严谨);教师导学是否得体(善导);是否高质量利用了课堂资源(高质)等方面去研究不同教学行为表现,及其所产生的相应教学效应、效果,从中发现教师哪些教学行为有助于提高课堂品质,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最佳发展,哪些教学行为有害于提高课堂品质,会妨碍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最佳发展。总之,通过微论坛使全校统一思想,清晰理念,使高品质课堂深入人心。

  2.开展微研讨---同伴互助,话题简约化

  我们在前期学习反思基础上,依托已有的经验,学习并汲取已有的智慧教学理论营养,同时自觉争取专家引领,让教师全面走向高质课堂实践探索阶段,关注细节,微格化课堂,以我校“铭责、严谨、善导、高质”的教学方针为指导。关注个性、注重细节、着眼品质,追求师生活动高质、课堂氛围和谐达成,将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两大课堂活动进行观察。

  期望通过微研讨活动,对课前如何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以及在课中如何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高质有效等方面作深入的研讨。

  3.构建微课堂---推行小课,过程微格化

  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学校微教研活动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实验课堂展示,构建高质课堂,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尊重个性、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课堂,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从而对我校高质课堂的打造起到促进作用。

  4.谋求微改进---提升课堂,成果全面化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高品质课堂建设,我们可开展系列微改进活动,如可开展:“教研组长谈高质课堂”论坛活动;开展研究好课和改课系列活动;学习省级优课;进行改课磨课活动等,让老师们知道:一堂好课应让学生有所感知、有所感悟、甚至有所感动。如何从哲学的视角、科学视角、技术视角以及心理视角去评判一节好课,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教育、预设与生成、接受与探究、自主与合作以及细节与整体的关系等。

  5.开发微资源---自主落实,学习碎片化

  学校除了定期、定时、定人举办“微课堂”为主的微教学活动以外,还可开展以下活动:如老师们定期通过校园网上传自己认为最好的一节课的视频;鼓励教师参加各科、各级别的微课大赛;通过校园网展示自己录制的微课;学校定期组织课改赛课活动;选拔教师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平台参加级别更高的晒课活动等。通过这些碎片化的学习,自主落实微教研的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建立一个友善团结、相互支持的教学研究集体

  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产品并不是某门课程或某个个体独立操作生产的结果,而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学的特殊性——协调、一致、同力、合作,只有方向一致的合力的共同作用,才能使受教育者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通过以“微教研”为载体的系列活动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师中大树特树“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的意识。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取得进步

  通过以“微教研”为载体的系列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帮助各位老师突破教学方法的旧框架,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切实转变老师们的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成功老师,成就学生的理想目标。

  (三)加快教师成长步伐,让教师在成长中取得收获

  通过以“微教研”为载体的系列活动,不仅在课堂上让老师和学生受益匪浅,实现我校所提出的高品质课堂目标,而且希望通过活动培养出一批研究型的骨干教师,使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四)物化的预期成果

  1.XXX中学教研现状调查报告一份。

  2.以微教研为载体,提高课堂品质的实践与研究报告一份

  3.以微教研为载体的有效活动方式研究经验集

  4.教学案例:XXX中学微教研活动研究案例集

  5.典型课例:XXX中学教研活动典型课例和论文集

  6.创建XXX中学教研网站:课件

  总之,我校将充分发挥微教研的优势,开展好以“微教研”为载体的系列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校的课堂品质。

  四、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课题组的人员查阅和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课题研究已有一定的思路,并且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有浓厚的兴趣,初步制定了一些有关微教研活动方案,定期开展相关的教研,并初显成效。

  (一)通过微教研活动来促进学校高质课堂的构建早在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心中形成了共识,而且参与课题的老师都是教学一线人员,他们年轻有朝气、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我校定期开展微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本条件。多位老师直接负责学校微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利于开展课题组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有利于收集一手资料;

  (三)我校科研氛围浓厚,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承担过四个省级课题和多个市级课题,课题研究、论文评比共获市级以上奖项300多个,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2006年、2007年,学校被评为市第三、四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现有研究课题省级课题1项,市规划2项,县级5项,2016年度课题成果2项获市二等奖,1项获市三等奖,多项在县级获奖。这些已取得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力量。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