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发展芒果产业的可行性研究(未交版面费,撤稿处理) |
时间:2018-10-08 17:20:55 来源:[!--befrom--] 作者:[!--writer--] |
【摘要】望谟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长、秋晚、冬短的特点,适合芒果种植。目前望谟县芒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主要品种有金煌芒、台农1号、红象牙等,主要种植基地是油迈乡。芒果的种植效益是原来种植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的5倍。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管理意识不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销售模式单一。针对望谟县芒果产业的现存问题从政府引导、企业管理、销售模式三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望谟县芒果种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望谟县芒果种植的现状 (一)望谟县芒果种植条件 1、地理条件 望谟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106℃E,25.1℃N,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芒果喜光、耐高温、不耐寒,其生长最有效温度为15℃~35℃,而望谟县的年均温为19℃,不会造成果树的冻伤现象,符合芒果生长的气温要求。一般年平均降水量在700mm以上的地方均可种植芒果,望谟县地表水总量年平均为12.3亿立方米,全县年降雨量在1081.2~1419.7毫升之间,即使在旱季,果树也不会因缺水而枯死或者引起其他病症。望谟县的产业以农业为主,无工业污染,有利于发展无公害、生态型绿色芒果产品,有利于望谟精品芒果的市场竞争。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较高,且高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芒果糖分的积累,生产出来的芒果比较香甜。望谟境内山峦起伏,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壤透性气强、排水良好,极利于我县“山地芒果”的建设与发展。 2、人文条件 “三月三”是望谟县布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目之一,于每年农历3月3号举办。望谟县举办“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吸引了来自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客人。望谟县可以借助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民族文化交流的这个契机,向泰国、越南等芒果业发展得较好的国家学习芒果种植、管理技术,引进芒果种植技术人才,提高芒果种植技术,提升芒果产量和质量;同时可以借助“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加大对望谟油迈精品芒果的宣传,提升望谟油迈精品芒果的知名度,扩大潜在市场。 2015年12月31日上午正式开通望安高速(望谟——安龙);正在修建的紫望高速(紫云——望谟)预计2019年12月底建成通车。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望谟精品芒果可以销往省外城市,扩大销售市场。2015年全长817.5米的望安高速北盘江岩架大桥完工,成为望谟县与和相邻地市之间流通的咽喉要道,极大地推动望谟经济的高速发展。北盘江岩架大桥位于北盘江东岸望谟县油迈乡东南方向,给望谟县芒果种植基地油迈乡带来了很大便利,无论是对芒果产品的运输还是对果苗以及肥料等的运输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油迈精品芒果基地可借助交通的发达,引进外资,将芒果业做大做强。 3、政策条件 国家政策的扶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望谟县油迈乡属于北盘江流域,望谟县蔗香镇红水河流域,这两个地方属贵州山地芒果产业化的计划,即计划2025年着力建设南盘江流域、北盘江流域、红和水流域条芒果生态长廊和2个6000h㎡以上的生产核心示范基地。 望谟县相关政府部门将发展芒果生产作守住生态底线、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和同步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2017年望谟县果甜芒果种植基地、望谟县果质芒果种植基地、望谟县香羊芒果种植基地三个企业被列入望谟县第五批拟评审享受政策扶持,符合微型企业申请“3个15万元”政策扶助初步条件。2018年3月下旬,望谟县政府邀请了望谟县油迈乡科技副乡长刘清国和贵州省热所农艺师张正学到蔗香镇进行芒果管理技术的培训。在政府指导下,有序建成望谟“精品芒果”基地,加大对芒果基地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芒果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望谟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 (二)望谟县芒果种植现状 望谟县芒果成熟期为8月上旬左右,晚广西15天,早四川15天,能够有效错开芒果集中上市时间,有利于调节芒果市场供应期。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及贵州省热作办专家的现场测产,望谟县芒果平均亩产达1.225吨,亩产值达7.350千元。2015年,蔗香镇芒果种植面积有2550亩;2017年王母街道甘莱村结合“休闲农庄”着力建设芒果种植基地,目前已购买1.1万株芒果苗,主要有金煌芒与凤凰芒;2017年,望谟县在所属的贫困村和水库移民村发展芒果产业,据统计,当年望谟县全县芒果种植规模达到2万余亩,覆盖了将近3000户当地农户。 2014年油迈乡平卜村第一批种植芒果的农户,迎来了芒果大丰收,芒果的收入是原来种植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的5倍。2017年芒果挂果面积有1500亩,同年7月30号经省级专家验收,金煌芒亩产686.1kg,热品4号亩产565.8kg,台农1号亩产326.7kg,贵妃亩产258.4kg。在油迈乡科技副乡长刘清国和望谟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望谟县有2千多亩芒果挂果上市。截至2017年油迈乡种植户王显志家的芒果已经是第三年挂果了,亩产0.65吨,一亩的收入达4千多,总共卖了6万7千多。计划2020年种植面积从现在的3万亩发展到10万亩,以芒果为龙头的精品水果产业将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支柱产业。一般情况下,芒果在种植后第五年就进入盛产期,平均产量12~22.5吨/h㎡,平均售价5~8元/ kg,平均产值6~12万元/ h㎡,纯收入4.5~7.5万元/ h㎡,较常规种植玉米、甘蔗、油茶、油桐等主要农作物相比,增收3~4.5万元/ h㎡。 二、望谟县芒果产业现存问题 第一,产业化程度低。望谟县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以家庭为单位的产业,在种植、管理技术上不统一,产出的芒果质量及芒果成熟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位于阴坡的芒果,若不借助科学技术,则芒果的成熟会晚于阳坡,不利于集体统一销售。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现代生产管理理念,每个果农都只关心自家的芒果地,没有形成集体合作、利益共享的意识,导致望谟县芒果业的产业化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第二,缺乏科学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望谟县地处偏远山区,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无法很好地利用。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还停留在产业面积扩大的问题上,忽视产业管理制度的建设。贵州“山地芒果”的种植大多是在半山腰或者山上,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积极兴水利工程,但望谟芒果种植的目前现状是施肥需要靠人工施肥,有些果树错过了最佳的施肥时期,影响到产量和质量。灌溉基本靠天然降水和人工灌溉,不能及时的满足果树的灌溉需求。科学技术不足,对于果树的病虫害方面无法运用高科技,需要人工对果树进行逐一检查,既费时又费力。 第三,产品销售方式单一。农民知识水平有限,缺乏芒果产业专业知识,缺少参加芒果加工技术培训机会,因而芒果皆以“原装”方式出售,未能延长芒果产业链,难以实现产业致富,需建立市场信息获取机构及培训人员的相关加工技术。缺乏固定的销售市场,目前望谟县的芒果产业尚未能生产出带有望谟特色的品牌,没有市场竞争优势。重种植、轻销售,政府及种植户都没对芒果市场进行多方面调查,缺乏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获取机制。在产品销售问题上,没有相关部门进行销售指导,都是农户自行解决,这不利于芒果产业的持续发展,也是芒果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望谟县芒果产业发展对策 (一)实行公司化管理经营 企业是产业运销平台,也是产品品牌建立平台。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建立好产品品牌,企业才能拥有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寻得最佳销售路线,才能有“好收成”。芒果产品经企业进行后期相应的加工,延长芒果产业链,增加芒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可获取的利润。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从而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才能吸引到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留住人才。 积极引进芒果种植的技术人才;派人员到种植技术先进的芒果基地去考察学习,提高自身的种植技术;定期给当地种植芒果的老百姓进行技术指导,提高芒果质量;加大对芒果保鲜技术的投入,对芒果进行加工,拓宽销售市场 (二)创新销售模式 望谟县可运用网络创建望谟县油迈精品芒果平台,利用网络的连通性、快捷性及资源的广域性寻求最大范围的客户,实现产业推广。在平台上发布招商引资、招聘技术人才的信息,及时发布芒果的生长状况:开花→结果→成熟,让顾客全面了解芒果的生产,提升顾客对芒果产品的信任度。实行线上与线下结合,创建一个网络交易平台,除了平时的面对面销售外,同时也网络上销售。在加工技术不够成熟但保鲜技术完善的条件下,以销售鲜果为主,加工技术成熟后再出售芒果加工品,在交易平台上和宣传平台上都要展现芒果的加工过程,以实地拍摄加工视频为展现形式,提升产品的可信度,让顾客放心购买,提高市场竞争力。 将芒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设计具有布依族文化特色的芒果观光园,园内设有宣传栏:布依族传统食品、传统服饰、传统建筑物以及布依族文字,让游客在欣赏、品尝芒果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文化,拓宽视野,对于望谟县布依族文化的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芒果园内套种花生、黄瓜等作物,减少果园单一的同时还增加了收益。 参考文献: 龚德勇, 彭扬, 王晓敏,等. 贵州山地芒果生产优势及产业化前景[J].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v.28(1):30-34. 谢绍伟, 乔雪. 转型发展背景下广西阳圩芒果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17):215-217. 南楠, 傅再军, 徐靖丞. 我国芒果产业发展问题探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 V11(3):80-84. 谢忠武, 郑明洁. 望谟县两江一河特色果树产业发展现状与扶贫带动能力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3).
|
|
|
|